品牌与智库

当前位置:首页 >

用好培育“偏科干部”的三把“金钥匙”

来源:改革网作者:万安县 肖声茂 李春长时间:2023-02-17

所谓“偏科干部”,就是指在机关工作中,在某一业务领域上比较擅长,却在其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的干部。比如,有的干部比较擅长文字材料和专业性较强的机关业务,对乡镇基层的工作却不知如何下手;有的乡镇干部比较擅长处理急难险重一线、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却干不了机关文字撰写或其他业务性较强的工作。

当然,“偏科”干部如果一直在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工作,并不会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成长为一名“专家”。但是,一旦机关“偏科”干部转任到了乡镇基层,或是乡镇“偏科”干部交流进了机关,“偏科”现象便逐渐显露,甚至演变为“大问题”,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干部之所以“偏科”,主要还是因为长期在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所致。机关干部长期在机关,很少到基层历练,自然不懂与群众打交道之法;乡镇干部没有机会到机关挂职学习,自然也不懂其运转机制,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所以,要解决好干部“偏科”问题,关键要在完善机制、优化方法、树立导向上下功夫,让干部有机会在不同“场景”实践锻炼、磨砺成长,切实成长为“全科人才”。

搭平台,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切实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更多机关干部甘愿吃苦、多讲奉献,主动到基层摸爬滚打,增长才干;另一方面,要坚持完善交流学习机制,拓宽视野,广选“苗子”,建立“机关干部下挂”和“乡镇干部上挂”机制,定制培养计划,多给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切实补齐能力短板,带动干部综合能力水平上升。  

唱红台,在优化方法上下功夫。对机关干部而言,要防止工作不接“地气”,在作重大决策之前,要多下乡镇调研,听基层干部、群众、业主、工人等的意见,增强对基层的认知;要主动联系服务基层,多到乡村振兴一线认领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烦忧,真正走近群众,学会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对乡镇干部而言,要在业务上多与机关干部交流“取经”,加强个人自觉,切实提升文字、协调和业务等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复合型干部,组织部门要加以关注,切实为干部成长“保驾护航”。

打擂台,在树立导向上下功夫。相比之下,机关工作更为单纯轻松,众人向往,乡镇工作极为辛苦劳累,众人避之。但是,离开了乡镇的磨砺成长,干部成长的“地基”必定不牢固,这样的干部很容易犯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所以,要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大力使用乡村振兴一线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形成“重基层”鲜明导向;要建立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使用培养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有培养潜力的,大力使用到乡镇党委副职中,引导更多优秀年轻干部愿意留在基层、奉献基层。

总而言之,干部“偏科”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培养和使用。只要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完善好培养和选用机制,“偏科”干部就能成长为“全能型”领导干部,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必定能够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