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智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深耕民生增福祉,“幸福江西”暖人心

来源:改革网作者:余晶晶时间:2022-10-20

本网讯  孩子在家门口入园,校舍更好了,家长喜滋滋;工作有着落,收入有保障了,心里乐滋滋;养老家园建起来了,老人们平时一起下棋、锻炼,满脸美滋滋;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家家干净、户户漂亮,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墙,村民在自家庭院里吃着瓜果,味道甜滋滋……江西省芦溪县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幸福江西,推动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共同富裕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用一件件可触可感的民生实事,构成了江西省芦溪县答好新时代“民生答卷”的精彩图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幼有善育,筑就幸福成才梦

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江西省芦溪县委、县政府统一共识,从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坚持落实“五个优先”: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以迎难而上、接续奋斗的十足干劲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际行动,持续唱响“芦溪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江西省芦溪县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跻身全省一流基础教育行列。

全省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县之一;

2022年,江西省芦溪县蝉联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结果第一名,江西省芦溪县在江西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指数”中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全省唯一连续七年稳居前三名的县区;

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2.6%,远超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指标要求;

坚持城乡一体,力促办学条件均衡。办教育,芦溪人是舍得投入的。连续三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到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6.9%,这对于一年财政总收入不足20亿元的小县城来说,是极大的勇气和魄力。2016年,江西省芦溪县率先实施了城区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坚持城区发展与学校布局相配套,江西省芦溪县六年来投资12.5亿元,先后建成濂溪中学、芦溪小学、芦溪三小等学校;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再提升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96个,从“标准化建设工程”到“农村中小学提升工程”,从学校绿化亮化美化“三化”提升到教室功能室专用教室“三室”建设,如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100%,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江西省芦溪县、乡两级共计投入4.8亿元用于幼儿园项目建设,实现标准化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促进城区教育扩容提质、乡村教育优质建设、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校建项目平均每年投入2亿元,真正做到了“小县办大教育”,确保城区学位年年递增,有效解决了教育“城镇挤”和“大班额”、“大校额”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芦溪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全县小学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为0.256、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为0.183,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坚持改革创新,力促教育质量均衡。江西省芦溪县的发展经验表明,不起眼的小县城也能实现“逆风翻盘”,山区同样可以走出一条富有本地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之路,这无疑考验着芦溪人的智慧和担当。坚持以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以深化改革促进办学品质提升。长期以来,芦溪县各个乡村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的办学特色,让农村娃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素质教育。

几年前,坐落在玉皇山山脚下的张佳坊学校还是江西省芦溪县里最薄弱的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学质量均在全县垫底。在黄祝华校长的带领下,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把“金钥匙”,依托山中竹子多的优势,挖掘竹文化内涵,以“竹之七德”规范师生行为,创设了独具特色的竹文化体育项目,开展了竹林写生、竹蔬园种菜等活动,全力打造竹文化育人模式,将张佳坊学校打造成了农村学校的排头兵。目前,张佳坊学校已获得全县8项荣誉,考入重点高中的比例突破了20%。

位于武功山脚下的麻田中心学校,这所留守儿童占70%的农村校,一度因为偏远破旧而无人问津。从江西省摔跤队退役的朱志辉担任校长后,开启了这所学校的“体育治校”之路。学校累计为省市级体校输送优秀摔跤运动员144人,为国家队输送一人,成了小有名气的“摔跤学校”。

在江西省芦溪县南坑镇妙泉学校,占地1100余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四季常青、瓜果飘香。学校从2008年就开始探索劳动教育,以劳动课程为特色,带领学生学习种植各类时令蔬菜,创建了独具特色的“蔬菜银行”。

在江西省芦溪县上埠镇卢德铭小学,这所以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名字命名的学校,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少年军校”的健体机制,培育了独特的红色校园文化。

坚持阳光公平,力促就学机会均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让所有学生共享公平教育的阳光。曾经,“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是困扰芦溪学前教育发展的三大难题。如今,学前教育是江西省芦溪县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这是一届届党政领导班子接力攻坚的结果。江西省芦溪县委、县政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以《芦溪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方案(2010—2020)》为指引,将学前教育列入重点民生项目,大力构建农村公办园体系,管扶并举促进民办园普惠性发展。在2022年江西省芦溪县重点推进的34件民生实事中,投入近5000万元健全保障“托幼园位”机制,新建银河镇陇田幼儿园、新泉乡颜家坊幼儿园、银河镇敖家坊村幼儿园、上埠镇第二中心幼儿园、芦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改扩建上埠镇九洲移民村幼儿园、芦溪镇芦溪阳谷陂幼儿园和芦溪镇新田幼儿园,新增托幼园位900个。此外,在健全保障“上学座位”机制方面,投入1.2亿元新建芦溪镇第三中心学校和林家坊学校,改扩建银河镇中学,新增上学座位2500个,将教育民生工作落到了实处。 

劳有所得,铺就幸福就业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江西省芦溪县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就业政策和经济政策联动、创造岗位和稳定岗位并重,推动全县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守住“关键点”,强劲“内动力”。江西省芦溪县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坚持将创业服务作为解决岗位问题的关键点,该县搭建“创业芦溪”微信公众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战疫情、助复工”线上系列招聘会,覆盖了电瓷电气、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多个行业,为复工企业和各类人才搭建了互联互通的高效招聘平台。今年前9月,全县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与送岗位下乡活动24次,累计服务企业268家次,提供岗位 9700余个,为1.68 万人提供求职服务。同时,该县还积极落实创业贷款政策,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并加强政银商三方合作,大力推进“互联网+创业融资”优质服务,提高审批效率。2022年发放贷款年目标任务为1亿元。2022年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42.1万元,完成全年计划77.41%,其中:个人创业贷款4802.1万元,小微企业2940万元,直接扶持269人创业,带动1397人就业,提供贴息165万元。

江西省芦溪县充分发挥省级飞天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品牌作用,做精园区规划,推动基地提档升级,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挣钱持家两不误。飞天电商园项目自开园以来共举行电商培训 114次,培训 18000余人次,现有入孵企业88家,带动就业创业岗位332个,月均发单量8.2万单,月均销售额超两千万元。这是江西省芦溪县促进群众就业的一个缩影。

充满“蓄电池”,练好“基本功”。技能培训是稳定就业的“蓄电池”,江西省芦溪县加大创业就业培训力度,将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开展创业培训服务。在规范使用创业培训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完善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满足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

“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工资也不低。”家住江西省芦溪县上埠镇的龙桂清,前几年在外务工。为保证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通过县就业部门的推荐,她参加了技能培训,找到了一份销售工作,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这令她十分满意,说话间脸上笑开了花。

开通“直通车”,畅通“幸福路”。江西省芦溪县拓宽渠道实现稳定就业。该县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就业援助月、各类招聘会、就业帮扶送岗位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畅通企业和群众就业对接渠道。并重点针对脱贫对象、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采取公益性岗位、免费职介、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帮扶措施,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2022年以来该县城镇新增就业2234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49 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

劳动就业人员增加的背后,是江西省芦溪县大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稳定就业基本盘。2022年上半年支持企业稳岗返还,发放稳岗补贴企业6648家,补贴金额249.98万元,惠及人数67325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168.08万元,领取享受人数1448人次。一系列促就业政策的实施,确保了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老有颐养,造就幸福“夕阳红”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服务需求呈刚性增长,让老年人过上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指数,也考验社会治理的能力。江西省芦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不断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强化民办养老机构监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医、养、护、康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2022年全县共建成养老服务中心94个,覆盖率达到80%。激发养老活力,深化运用“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机制,持续完善“一县一中心、一乡一阵地、一村一场所”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

党建引领,搭建暖心“阵地”。江西省芦溪县银河镇京竹村地处偏远,总人口3012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89人,以空巢、独居老人居多。为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安享晚年,京竹村党支部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契机,按照标准化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共三层,内部设有幸福食堂、百姓大舞台、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多动能厅、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场所。同时,为向村内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中心还聘请了专人进行管理,并推出4元爱心午餐,即6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到两菜一汤的专用餐,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用餐、体检、康养等一系列生活需求。

走村入户,提供贴心服务。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积极探索“党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整合闲置村级办公场所、闲置校舍、祠堂等现有资源,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集餐厅、休息室、棋牌室、阅读室、健身室等为一体幸福家园、邻里之家14家,为老人提供文体娱乐、健康讲座、锻炼交友等服务。目前,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盘田村“党建+幸福家园”被列为市级示范点,京口村、珠亭村、虹桥村被列为“党建+农村互助养老”省级示范点。依托村上在职党员、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形成党员先锋志愿服务体系。33支红色连心志愿服务队上门免费为老年人提供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卫生打扫、理发等10余项服务,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志愿者们与孤寡老人、留守老人“一对一”结对帮扶,陪老人包饺子、下象棋、拉家常,满足老年人情感交流、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利用屋场贴心会,向老人宣传党的养老敬老政策,引导和鼓励老人走出家门,参与集体活动,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活出“夕阳红”的精彩。

和谐宜居,共创温馨家园。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按照“中心月月有活动、老人天天有笑声”思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棋牌比赛、拉二胡等活动。张大爷说,自从家门口有了养老服务中心,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还增进了左邻右舍间的感情,“在这里我结交了许多兴趣相同的朋友,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家园’。”空巢老人提起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连竖大拇指,“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忙,我就只能一个人在家。可自从咱们村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在家门口就能打牌看书、活动筋骨,还有很多人一起唠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党员们每周坚持送学上门,为老人读书、读报,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又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芦溪县将进一步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增加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接续打造“生活更好的芦溪”,让更多的温暖流淌进百姓心里,描绘出未来更加生动的幸福画卷。(作者来自江西省芦溪县财政局)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