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智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国家战略 中盐集团积极构建现代盐业新发展格局

来源:改革网作者:李琳静时间:2024-04-30

改革网讯   4月2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走进新国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调研采访团走进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多家媒体记者来到江苏金坛,实地探访了中盐集团旗下我国盐行业单体规模产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井矿盐制盐企业,全面了解制盐生产、包装及发运过程;深入考察了我国首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试验示范项目,了解这个大型储能“充电宝”的运行原理,及其对于新型储能发展的积极意义。

向“绿”而行,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据了解,中盐集团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盐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引领带动我国制盐技术和工艺升级。其中,所属的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金坛),是首批国家盐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首批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拥有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3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中盐金坛大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这座面积接近12万平方米的工厂,从生产、质检到产品出库,车间的员工同时在岗人数不到20人,却有着日产6000吨盐的强大“输出”能力。盐硝车间现场仅需3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阀门和设备,使卤水经过多个加工步骤变成可食用级别的固态盐。目前,中盐金坛人均盐产值已经位居全国前列。

中盐集团把中盐金坛作为重要的专业化技术研发与转化中心,在矿山开采技术、卤水净化及制盐技术、热电技术、特种盐技术、盐泥利用技术、机电仪一体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分析检验技术、制盐工程技术等9个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开展基础研究,累计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64件,并参与和主持制定、修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

目前,中盐金坛盐产品包含工业盐、食用盐、生活用盐、水处理用盐、畜牧用盐、道路用盐等六大类别,覆盖百姓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并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盐的质量和种类、食用盐出口总量在全国盐行业名列首位。同时,中盐集团在中盐金坛试点探索盐穴资源综合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跨界转型,地下千米盐穴变身“绿色充电宝”

国家的需要,就是国企的责任。早在21世纪初,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在长三角地区选址,建设起调峰填谷作用的天然气储备库,金坛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越的盐穴资源吸引了专家的目光。中盐集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金坛地区的盐穴为基础,在国内率先开始对盐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要利用盐穴储气、储能,不仅需要大装置制盐以消纳卤水,还需要对盐穴腔体进行“塑形”,保障盐穴的“形态”符合“储能”需求。中盐集团在加大制盐技术更新的同时,通过不断建设实践和借鉴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形成了勘探、钻井、设计、造腔、运行及监测等一整套盐穴储气库建设技术,“封堵原采卤井、钻新井的老腔改造”等一系列技术均为国内首创,老腔改造、盐腔修补及光纤监测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装备,也为拓展盐穴综合利用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5年起,中盐集团便开始与中石油合作推进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储气库”项目,此后又与中石化合作建设“川气东送储气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06年3月29日,亚洲盐穴储气第一库——金坛储气库正式开工建设。从此,“盐穴储能”在中华大地拉开大幕。

目前,中盐集团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盐穴综合利用加速发展。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对全国盐穴资源开展普查,统筹规划盐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现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陕西榆林等地开启了新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深化前沿研究,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集中攻克盐穴储氢、盐穴液流电池等核心技术,打破国外相关领域的技术壁垒,积极打造盐穴综合利用原创技术策源地。

多措并举,培育现代盐业新质生产力

中盐集团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高级化,一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大力推广低钠盐,更好满足人民健康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盐化工业务绿色节能、循环经济、提质增效新技术开发,优化供给结构,维护基础化工供应链稳定;发展微生物肥料、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盐穴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发展,构建“多能并储”新格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盐集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国之大者”,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引领我国盐行业并带动上下游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圈,推动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现代盐业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展现国资央企使命担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