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5-06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河北广平县以市场主体和公众满意度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着力创优政务、市场、法治、金融、信用、政商等六个环境,探索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创新监管的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关键。广平县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审批流程做“减法”,通过流程再造,减少申请材料146件,删减审批环节83个,办理总时限压减率达到61%。提升效能做“乘法”,推进审批机制改革,2022年以来,办理“多证合一”21件,13类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办理“一证多址”168件,推进审批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审批效能。办证堵点痛点做“除法”,设立投诉、举报、督办、惩戒、帮办五位一体的“办不成事窗口”,为经营主体解决难点、堵点问题36件。
设立专区“少跑腿”,设立统一受理区、企业开办专区、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专区等功能区,实行一站式办理模式。在全县169个村和7个社区设立综合服务站,83项事项实现“家门口”办理。通过一系列措施,切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2022年全县市场主体新增2761户,同比增长7.5%。
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广平县聚焦降成本、稳经营、减负担,最大限度地给企业松绑减负、纾困解难。
降低经营主体准入成本,全面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动清单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
减轻经营主体负担,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目录清单,依法依规从严控制新设涉企收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免收单位结算账户管理费和年费2022年以来,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公章358枚;为51家160千伏安以下小微企业零成本、零审批办电;电子证照网办理率达到96%以上。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清理取消企业差别化待遇,清理非必要排除和限制竞争行为。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和限制市场竞争行为发生。
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
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广平县聚焦司法保护、执法监督等,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加强涉企司法保护,落实“少捕慎诉慎押”等政策,建立“府院联动”协调治理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
实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严格执行首违不罚清单,落实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坚持提醒教育、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共办理“首违不罚”案件11件。
规范执法队伍管理,集中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等行为,坚决杜绝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生。
打造宽松顺畅的金融环境
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风雨露。广平县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强信贷支持,持续开展“银行进企业送服务”活动,每季度组织不少于1次政银企对接会,今年一季度政银企对接会上,为9家企业授信10.6亿元。
加强企业上市激励,对4家上市后备企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落实企业上市前奖补政策措施,对申请在境内A股上市的企业,在向中国证监会或沪、深、京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后,给予500万元补助。
优化融资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开展线上服务,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模式和流程。同时,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小巨人”企业1家,单项制造冠军企业1家,金融机构按需制定融资服务方案和融资产品。
打造践诺遵约的信用环境
信用监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向。广平县以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县级试点为抓手,全面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
建立信用归集和修复制度,建立通报机制和信用修复培训台账,定期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对14类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开展信用修复培训2次,报送信用修复企业21家。
开展政务失信治理,在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政府采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加强前置合法性审查,严格兑现政策承诺,切实履行合同义务。
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完善各类市场信用信息档案,对30家诚信品牌企业实行白名单管理,在行政审批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同时建立企业信用修复帮扶机制,对失信经营主体实行一企一策,促其尽快退出失信主体名单。
打造亲清有为的政商环境
政商关系不仅关涉营商环境,而且反映党风、政风和社风。广平县从强扶持、优服务、解难题入手,积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持续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健全包联机制,坚持“六个一”推进机制,明确帮扶部门,为企业提供手续办理、政策等方面全方位帮扶,2022年以来,为4个项目争取用地指标170亩;帮助9家企业申请了正面清单,帮助6家企业提高了绩效评级。
完善沟通平台,设立“直通县长信箱”,充分发挥政企会客厅、政企同心谈等平台作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对话机制,协调解决企业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问题整改交办力度,认真梳理企业诉求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对能立行立改的,迅速整改到位;对短时间内不能整改的,通过交办卡、提醒卡、催办卡“三卡”督办,督促问题按期解决到位。截至目前,共办理企业诉求100余件,推动“亲”“清”政商关系健康发展。
通讯员/申峰、武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