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最美“迁西样板”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26

  风吹大地暖,栗乡百花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迁西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间。

“全县上下要把热情和干劲凝聚到‘三农’工作上来,真正为父老乡亲谋福利,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迁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河北省唐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迁西县委书记李贵富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畅想迁西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迁西,地处河北省唐山市北部,滦河中下游,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呈“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格局,是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

  新春伊始,全县上下正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战斗状态,全面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靓、农民增收,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最美迁西样板,奋力开创“京东旅游胜地、燕山生态明珠、宜居宜业新城”建设的崭新局面。

东莲花院乡东城峪村

以净为底,以靓为形,乡村美起来

“充分利用好当前农闲的有利时机,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无死角,让群众住得更舒心、迁西名片擦得更闪亮。”李贵富信心满满。

迁西,谋定而动!

健全制度,大家动起来。1月31日,新春伊始,年味正浓。迁西县四大班子便开始走村入巷,以“解剖麻雀”的形式进行了观摩拉练,在春寒料峭中对26个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观摩剖析。

“公路沿线及村庄是否干净?”

“垃圾箱、垃圾桶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保洁员是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洁公司是否做到清运及时?”

“生活污水排放是否得到有效管控,村内街道是否污水乱流?”

“农户厕所是否做到应改尽改,是否全部整改到位?”

“街道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和美化是否达标?”

“村内是否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等内容?”

  乡村振兴没有休止符,人居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

  奔走于连村道路、清理着河滩沟渠、打扫着背街小巷迁西人,行动起来了。以《迁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迁西县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考核方案》为依据,迁西强劲拉开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序幕。

全员行动,村庄靓起来。用脚步冲破冬寒,用双手绘制春天。为了环境更美,为了村庄更靓,全县上下迅速凝聚共识,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员动手”的生动局面。

“借着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村里的‘半边天’搞起了劳动竞赛。”迁西县尹庄乡磨石庵村党支部书记高淑飞干得热火朝天。

人人一把号,共吹一个调。

县农业农村局按照“数量服从质量、求好不求快”的原则,改造提升农村户厕1800座县住建局落实“乡镇保洁收集、企业转运、县级处理”的市场化保洁机制县环保局推进生活污水和厕所粪污一体化处理,高质量完成26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县交通运输局实施好乡级公路三级改造和村级公路连网工程,年内改造农村公路129.4公里实施全域整治、全面清除违建、精心打造节点、建设生态庭院、匠心打造精品,洒河桥镇“五力齐发”

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清理垃圾污水、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常态化、持久化。坚持常态评比、观摩剖析等机制,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实地检查、走访群众等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检查。

干部带头、党员先行、群众跟进,凝聚了共识、凝聚了民心,瞄准了目标,夯实了措施,迁西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成效斐然,百姓笑起来。举目,佳树葳蕤;行走,花香萦绕。绿海舞锦带,碧水照天蓝。用绿装点群山,用美扮靓乡村。“现在,无论走进村内的哪条小巷,都是干干净净的。”董大哥作为新庄子镇牵马岭村的老党员,在环境整治中冲锋在前。

卫生清理、粉刷墙面、庭院打造……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面面文化墙体图文并茂,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村庄,显得格外美丽。

迁西县将以“栗海香韵”示范片区24个村为重点,依托国家板栗公园建设,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建设一批精品村、精品线路,使美丽乡村建设呈现连线成片、精彩纷呈的局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建功立业正当时。

宽阔平坦、干净整洁的街道,洋溢着幸福笑声的美丽庭院,跃动的志愿红不断刷新着村庄的底色……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是关系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关乎民生的实事工程。迁西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包联责任制,形成了全党参与、全民动手的生动局面。全县上下用激情和汗水绘就了一幅乡村生态建设的壮美画卷!

汉儿庄镇杨家峪村栗林中的归巢部落

文化铸魂,精神赋能,村民乐起来

畅游古长城,醉卧桃花林。山桃花盛开,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安卧在一片香雪海中。榆木岭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桃花盛宴,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了迁西独有的滦河文化、边塞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李贵富介绍。

以文载道,为乡村振兴“铸魂”。106公里明长城、36亿年太平古岩、26亿年大洋地壳遗迹……迁西地域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牙咬北海塔、口挑百战旗……新集村一场中幡表演引得村民连声叫好,舞幡表演者将10余公斤重的明丽幡旗舞得虎虎生风、璎珞纷飞。“乡村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沃土!”花灯非遗传承人戴福文说道。

迁西县多措并举,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加强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实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截至目前,共有洒河花灯、忍字口背杆、滦河石雕等40个项目相继列入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厚的乡村文化底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迁西培育多种文化活动载体,让村史、古树、古井、老房子、老照片、老物件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把文化墙、小广场作为弘扬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展示尊老、孝亲等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以文化人,为乡村振兴“赋能”。如果说挖掘本土文化是一种文化自觉,那么这些散发现代气息的文化品牌坚定了迁西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进万家、戏曲进农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村庄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发展;桃花节、梨花节、栗花节……村民在文化活动中乐了起来。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初春时节,一场群众自发的好戏在新集镇代各庄村拉开帷幕。

“台上都是咱村的村民,农忙时拿起锄头,是田间行家里手;农闲时精心装扮,是台上生旦净末丑。”新集镇代各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海丰介绍。

文化平台是发展的基础,如何借助载体破题,迁西人胸有成竹。

“都快过来,我在书屋等你们。”白庙子镇横河村的田秀莲正在微信群里呼喊姐妹们。3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内,5000余册图书整整齐齐,文学、医疗、少儿等种类应有尽有,电脑、扫码器一应俱全,借阅起来十分方便。

无独有偶,汉儿庄镇板栗大户王春怀同样因此受益。“要说农家书屋,可是起了大作用,在这里学习了先进的剪枝技术,增产了30%左右!”

2022年,迁西县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等活动共计约1700场次,让百姓在阅读中找到“致富经”。目前,全县417个农家书屋现有图书50万余册,期刊7000余册。

以文富民,为乡村振兴“强基”。灰色浮雕、国学典故、诗词名句,与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作为“河北国学第一村”,东莲花院镇马家沟村,以国学文化为依托,集国学体验、农耕体验、休闲采摘、农家美食为一体,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之路。

马家沟村只是以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迁西县依托秀美的山水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已建成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9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点)。

都说迁西美,因为这里山水有诗,风景如画而迁西真正的美,更在于每一个村庄都散发各具特色的文化气质。

中国板栗第一村——汉儿庄镇杨家峪村依托板栗文化,先后建成“板栗文化长廊”“百年栗林”“归巢部落”“栗精灵创意乐园”等景观,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迁西县作为唐山市第一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让文化“落地生根”、旅游“开花结果”,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最美中国旅游县”等荣誉称号。

依燕山,长城耸立,邻滦河,绿波荡漾。迁西依托长城文化,沿线打造云天漫步、归巢部落、欢喜山庄等精品民宿……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之路全面铺开。

以绿筑基,以富固本,口袋鼓起来

山峦起伏,坐拥江南水韵;万里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

作为京东旅游胜地,迁西县有着无与伦比的良好生态资源。山水的美妙组合,决定了独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发展新模式。

因绿而富——做好“特色化”文章。迁西多山。迁西人将治山文章做得风生水起。“有山皆有绿”成了人们对迁西这个纯山区县的共识。20世纪80年代,迁西以首创“围山转”整地造林样板模式闻名全国。如今的迁西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板栗缠腰,山脚瓜果梨桃”的立体荒山绿化模式,林地面积已达1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5%。“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张靓丽名片实至名归。

为山披绿“赚”来了生态,更“赚”鼓了村民的口袋。“迁西不仅山好水美,软糯香甜的板栗更使人欲罢不能。”很多外地人提起迁西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提起迁西板栗。目前,迁西板栗种植总面积已达75万亩、5000万株,常年产量8万吨。

“加入合作社后,板栗收购价格比附近每斤高出2元,一年增收2万多元。”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刘国红掐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成立于2006年的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是河北省第一家板栗专业合作社,现在已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人。目前,全县板栗专业合作社已有300余个,板栗深加工板栗企业35家,相继开发出小包装板栗仁、板栗罐头、板栗粥、板栗酒等20余个品种,深受市场欢迎。

截至目前,全县板栗产业产值已突破25亿元,全县栗农因栗人均直接收入5000多元。板栗成了迁西人的“铁杆庄稼”。

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发展方向,该县大力发展以板栗、葡萄、安梨、猕猴桃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以栗蘑、香菇、羊肚菌等为主的食用菌,以林薯、林药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全年食用菌产量达到2万吨,林下经济达到10.5万亩,让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因美而兴——做好“融合化”文章。举目皆美景,人在画中游。

作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迁西群山披绿、碧水畅流,自然景观浑然天成,蓝绿空间占比高达90%。

新集镇石庄子村,是一个只有110户的小山村,这里四面群山环抱,石路曲径通幽,青砖灰瓦,木门石墙,杏花香弥漫每个角落。石缘雅居民宿主人白长松夫妻正在厨房里忙活着,为前来游玩的客人准备午饭。

“幽静的清新空间,让人心旷神怡。上山赏花、下河捕鱼、品尝农家饭,全家玩得不亦乐乎!”来自唐山市区的张帅每逢假期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度假。

“一年四季都不愁客人,我属于在家躺赚!”白长松打趣地说,自从他们村环境变美后,前来体验民宿的游客络绎不绝,预计今年食宿收入可达10多万元。

农业插上旅游的“翅膀”,大力推行“农业+文旅”模式,按照A级景区标准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A级景区,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乡村旅游特色村15个、森林村庄28个、精品民宿8个。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0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11亿元。

因业而强——做好“产业化”文章。3月20日,在风景如画的上营镇瓦房庄村,总投资72亿元的华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迁西目前投资最大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1000兆瓦,属于迁西县全力推进的重大引领性项目和着力构建的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项目之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迁西县建立招商项目、在建项目“双目录”“双包联”机制,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引导县内企业靠大联强,强力做好把行业领军的大集团、大企业、上市公司引进迁西、留在迁西。

今年39岁的张振福是土生土长的迁西人,在外地打拼多年,2020年回乡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食用菌。目前,已投资1亿多元,建成现代化食用菌大棚130个,年产鲜香菇1000万公斤,解决就业600余人,实现年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人均增收34000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莲花院镇是个典型的山区小镇,2017年起,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成为河北省“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形成“企业有效益、集体有股份、群众有收入”的“633”利益分配机制,被誉为乡村振兴的“山区样板”。其核心项目“五海猕猴桃庄园”年接待游客能力已达30万人次。

今年以来,迁西县严格落实重点项目专班服务机制,深入开展项目手续集中办理季、项目集中开工月、项目集中会商周、项目集中验收日等活动,形成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的高效闭环链条。2023年,全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40个,总投资779.8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47.18亿元。

春风化雨润田塍,砥砺奋进新征程!

青山无语,行胜于言。迁西,在打造乡村振兴最美迁西样板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唐山尚禾谷板栗发展有限公司

记者:梁中凯 刘笑利 纪业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