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省“脱贫攻坚 交通先行”一线典型人物讲故事(一)

来源:改革网作者:时间:2020-12-11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纪委书记王冬梅


我这几年主要负责交通扶贫工作,有幸成为打赢交通扶贫攻坚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要想富、先修路”。几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生产生活出行,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很好支撑。“十三五”期间,全省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94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7万公里,实现所有贫困村至少有一条安全可靠、顺畅通行农村客车的硬化路有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所有深度贫困村硬化路连接到户,实现所有贫困村通客车。

统筹谋划,精准施策。首先是摸清底数、找准短板。我们组成35个工作组,赴62个贫困县和10个深度贫困县的206个深度贫困村,精准对接县乡村,全面摸底调查,了解所需所求,找准贫困地区交通发展的短板。其次是认真研究谋划、统筹做好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全省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制定了交通运输扶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专项推进方案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建立了项目库,明确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精准落实交通扶贫项目。

加大政策支持,解决资金难题。针对贫困地区财力弱、资金筹措难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2018年以来,我省共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39.2亿元,投入省级燃油税资金43.2亿元,全部用于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加大对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县的扶持力度,贫困县农村公路项目省级补助标准提高30%,深度贫困县提高50%。

保证项目质量,建设廉洁工程。落实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乡镇公开栏、施工现场公示牌等场所,将建设计划、补助资金、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环节,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廉洁工程、民心工程。

    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巩固交通扶贫建设成果。一是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设立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开展路长信息登记和公开公示,建立路长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农村公路“有人管”。二是全面落实养护资金。发挥省级资金导向作用,2019年起,将省级养护工程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公里10000元、5000元、2000元,提高部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引导激励市县加大养护资金投入;2020年,所有县落实养护资金,实现了农村公路“有钱养”。三是创新养护模式。健全专业化养护和群众性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模式,创新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护和“以路育树、以树养路”等多元化养护模式,实现了农村公路“有人养”。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许多好的养护模式,并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比如,承德市隆化县,将乡村道养护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养护人员全部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择,聘用200余人担任农村公路专管员,带动贫困户脱贫。

    现在的农村公路不仅路连千万家,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美、带来了富。我们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创建了609条段6479公里的“美丽农村路”。今年9月交通运输部公布2019年全国10条“十大最美农村路”、3条“最具人气的路”、1条“最有诗意的路”,我省3个奖项全部囊括,其中张北草原天路成为全国唯一“最有诗意的路”。推广“农村公路+互联网”“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健康健身”“农村公路+现代农业”等发展模式,建设了一批旅游路、产业路、致富路,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涉县“千里旅游通道”,一年时间新增农家乐、民宿3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加。(中国改革报 兰云)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