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枣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时间:2019-10-11

枣强县一河两湖景观带,成为当地百姓健身和娱乐的场地。

□本报记者 兰云

西汉时期哲学家、教育家董仲舒的故里河北枣强县是全国最先引进玻璃钢生产工艺的县,也是全国重要的输送机械和调压器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里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枣强县根据自身特点,以“绿”“水”“文”为发展思路,将生态与城镇建设、民生工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等有机融合,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新空间。2014年以来,先后荣获创建省级园林城、省人居环境进步奖、“十佳洁净城市”等荣誉称号。

让群众畅享生态红利

一路一树种,一街一景观,一座自然秀气的小县城渐渐呈现在华北中南部平原,令人心情舒畅。近年来,枣强县把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作为造福全县人民的民心工程,齐心合力,强势推进。按照“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规划理念,将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等功能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2014年以来,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绿化品质,多措并举、多方筹集资金近30亿元,为县城园林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据介绍,枣强县的国家园林县建设以“绿”为主色调。在《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精心修订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县城绿道绿廊系统规划》及《绿线规划》,大幅度提高绿地的比例,形成了“两河、两湖、四廊、多园”的整体布局。按照居民生活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不断拓展公园绿地规模。

目前,全县园林绿地面积达到576.7公顷,绿化覆盖率41.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4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23%,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级园林县城标准。枣强县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完善环城林带建设,建成区防护绿地面积达162.24公顷,县城防护绿地实施率100%。新增城区园林绿地300多公顷,规划建设了4个公园,改造提升10处公园绿地,临索泸河而建的千亩森林公园内共种植花木百余种、45万多棵,公园绿地率93.25%。

为了不断拓展绿化空间和营造绿色宜居的家园,全部拆除沿街单位、企业的实体围墙,进行庭院绿化。目前,园林式居住小区达标率为56.25%,园林式单位达标率58%;在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推广下,绿色建筑所占比例30.1%,节能建筑比例44.2%,新建、改建居住小区绿地达标率95.93%。

如今,漫步街头“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成为现实,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面。森林公园内3.3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集体育馆、游泳馆、影剧院、健身馆于一体,已全面对外开放。生活环境的改善,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这里不仅有绿,还可见水。枣强县充分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资源优势,因水制宜,把城市水系作为景观轴。沿着卫千渠,打造了总长度2000米、总面积200公顷的带状公园,整条河流沿岸植被浑然一体,成为广大市民休憩、游赏、亲水、观景的平台;沿着索泸河,建成了“一河两湖”景观带,与生态公园、森林公园等融为一体。截至目前,城市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71%,水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1.3%。

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能体现它的灵魂。依托独有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大儒思想文化基因,枣强县坚持传承与开发并举,挖掘历史文化“大一统”思想,打造了董子公园,董仲舒艺术、移民文化园等主题公园。结合主题,儒学研究教育基地的大原书院相继建成,董子文化不断丰富着新时期的精神内涵。

走进园内,董仲舒艺术碑廊,以书法石刻展示为主体,收藏了老舍夫人胡絜青等多名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移民文化园内,建有问祖礼拜区、礼德怀古区、幽谷寻宗区、枣林探源区、原著生活体验区和传统民俗展示区六大主题区;古典园林风格的大原书院,以“道法于天,上善若水”为核心理念,通过国学经典与礼仪展示,传承着枣强县的传统文化精髓,这里已经成为教育园区的地标性建筑。

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管理好一个城市,成败在于细节,功夫见于细节。特别是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打造美丽和谐的宜居环境,离不开精细化管理。

据了解,枣强县在加快提升县城建设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大城管”模式,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城管、园林、工商、交通、公安、社区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实施网格化管理,并研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以及精细的责任考核体系。

据介绍,“大城管格局”改变了以往城管“管管车辆秩序,追追小摊小贩,赶赶店外经营”的传统工作方式,转为联合其他部门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不仅避免多头执法,提高了执法效率,还彻底解决了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顽疾。

为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该县专门成立了“女子执法中队”,实行“刚性管理、柔性执法”。同时,将城市管理向乡村延伸,通往县界的7条风景线以及沿线11个乡镇的171个示范村,全部纳入城市保洁管理范围,按照“洁、绿、亮、美、畅”的思路进行专项整治,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全力打造“全域版”的洁净新枣强。

随着城市内涵品位的持续升级,数字化城管系统与“天网”工程资源共享、同步推进,加快了精细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智慧城市”建设,使县城管理迈上了新台阶。城市环境在不断改善,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也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了城市管理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枣强县在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承载海绵城市理念和地下管廊功能的西部教育园区建成投用,棚改、给排水、供热、亮化等近20项民心工程正在加快进度;特别是西部生态新城片区,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枣强)转化基地、城市综合体、教育园等形成良好态势,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随着“产城教”融合发展的快速推进,这座生态小城愈加充满活力。(本文由河北枣强县委宣传部供图)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