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李琳静时间:2023-06-06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今年环境日的主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社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自1999年筹建至今,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东莞观音山)一直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大自然是无私慷慨的,它给予我们很多资源,但是如果人类不加节制或任意掠夺资源,那么大自然也会无情的报复人类,所以,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绿色森林里能捕捉到更多的生命亮点。”东莞观音山董事长黄淦波表示。
森林覆盖率高达92%
东莞观音山地处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村,20多年前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山。
而现在,东莞观音山已经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坐拥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空气清新宜人、负氧离子含量高并获得“天然氧吧”“城市绿肺”等称号。
东莞观音山/供图
除此之外,在18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公园生活着近千种野生植物和3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粘木、白桂木、苏铁蕨等国家保护Ⅰ级的濒危植物以及中华小鲵、穿山甲、猫头鹰、狐狸等保护动物。
在东莞观音山在园区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森林资源被破坏,几乎每年都存在村民砍伐树木、违建等现象,东莞观音山称也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反映情况,但收效甚微。
文化赋能绿色发展
黄淦波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底蕴”的作用。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东莞观音山发起拍摄了《森森不息 首届沉浸森林冥想之旅》宣传片,通过采用画面和采访的形式记录当下各行各业的人对保护环境的看法,让更多的人在了解森林和树木重要性的同时,也让全社会关注到保护森林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和困难。目前宣传片已在国内各大主流媒体播出,该片英文版也同步在多国媒体传播,并引起了海内外网友的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观音山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古树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60余棵。这些古树从黄帝时代到周、秦、汉、三国、唐、宋、明,直至清末。不仅极具科学研究价值,更是以历史的角度出发宣传绿色环保的理念。
承担社会责任,号召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除了自身的生态环保建设之外,东莞观音山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号召全社会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东莞观音山每年植树节都会组织游客植树活动,在植树时,游客亲自提水、挖坑、种植树木,植树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参与感,还可以让游客更加明白每一抹绿色都来之不易。
为了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有更广泛的传播。自2014年开始,东莞观音山多次承办健康骑行活动,活动主要以绿色出行、亲身实践、万里骑行、全国宣传的形式,宣传“环境保护与健康”精神和理念。骑行团在途经的城市,举办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并在每个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地方取一瓶水样、土样作为标本留存,为环保贡献力量。
东莞观音山/供图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黄淦波表示,东莞观音山依托生态资源,积极探索森林养生、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健康旅游新模式,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森林旅游新业态,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