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张杉时间:2021-10-19
本网讯 10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贵州省“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重大专项课题课题组承办,中国国际金融学会、《财贸经济》杂志社和《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协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1 秋暨‘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数十位来自国内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实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研讨。
会议合影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见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贵州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麻绍敏指出,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抢占大数据发展制高点,构建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防控于一体的金融云,建成贵州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多元化数字金融运用场景,加快大数据与实体企业融合发展。
IMI联席理事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副行长、瀚德科技董事长曹彤认为,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的产物,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驱动力。数字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方向,深刻改变着金融体系。数字科技的渗透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指出,我国的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展现出领先全球的特定优势。金融科技创新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的金融架构对金融数据安全构成新的挑战。我国应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大目标下,应用安全的数据技术,建设安全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数据安全制度,保障数据采集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数据处理安全、数据应用安全,保护数据隐私。
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国际金融研究》主编陈卫东在社会变革、客户需求、监管创新、行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数字化发展对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商业银行应制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变革组织架构,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获客渠道、业务渠道和数据渠道变革,发展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具韧性、响应更快的“智慧运营”体系,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以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随后,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科发布了《中国上市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指标体系包含战略、组织、服务、技术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定量评价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
从总体指数来看,中国上市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国有商业银行处于第一梯队,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优势明显处于第二梯队,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招商银行表现最好;城商行和农商行处于第三梯队,其中7家城市商业银行表现一般,杭州银行表现最好,但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家农商行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处于样本银行的末尾,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
圆桌研讨环节分为两个平行论坛同时举行。平行论坛一的嘉宾们围绕“数字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展开探讨。
平行论坛一
平行论坛二的嘉宾们围绕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展开研讨。
平行论坛二
10月16日下午,四个研究方向为“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管理”的论文工作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举行,入选论文的作者相继对论文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