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井陉矿区:深化“标准地”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石家庄改革公众号作者:时间:2024-01-22

2023年,井陉矿区以“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为抓手,布局谋划54个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61.56亿元。为快速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推进“标准地+N”项目审批模式,以真正实现“拿地即拿证、拿地即开工”,切实优化营商环境。54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20%,其中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5%。

推进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全面实施了《工业园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提升出让前准备、按标出让土地、审批服务承诺、按承诺施建、对照承诺验收、建立信用评价机制6个环节服务能力,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海创公司新能源材料资源化绿色循环利用、泽拓公司报废机动车辆回收拆解、宏煅公司机械零部件智能一体化生产等项目都采取这种模式,快速实现了项目落地和建设。

推进实施“标准地+服务清单”模式。将项目审批服务主动融入到全区项目建设,根据项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在建一批”的不同阶段,为所有项目量身定制了服务清单。针对进度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准入政策不同全生命周期规划审批路线、压缩审批时限,在协调统筹保障、清单管理优化、服务效能提升中,加快了项目手续办理进度。

推进实施“标准地+流程再造”模式在项目审批阶段,建立“绿色审批制度”,开通绿色通道,开展“多规合一”“多评合一”“联合验收”,对13个事项实行并联办理,提供模拟审批提前服务,实质性批复拿地即拿证,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推选一批项目进入了“拿地即开工”项目库。

推进实施“标准地+区域评估”模式根据产业及地域的特点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评估、固定资产节能评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等区域评估,赋予提升“标准地”新内涵。变企业“申请后审批”为政府“申请前服务”,变“企业付费多项评估”为“政府买单、一次告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更加优质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单个项目各类报告编制可直接使用区域评估成果,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

推进实施“标准地+容缺受理”模式大力推进实施容缺受理制度,在173项容缺受理清单的基础上,根据项目行业、产业精准研判审批材料容缺范围和具体事项,按照已有材料未携带、可以获得需要时间、所缺材料不影响整体审批结果、可以帮助协调解决的事项等进行分类研判,有效减少申请人因申请材料存在缺陷容缺受理引起的重复往返现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2023年,共容缺申请材料248份,为105个项目手续办理压减时限80%以上。

推进实施“标准地+免证办”模式进一步加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的归集和使用力度,所有部门和乡镇、社区实现电子印章全覆盖,47种1100多个事项的个人和企业常用证照实现电子化归集“网上出证”,新办理事项电子证照同步生成,在项目审批中直接调取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审批材料进一步简化,全流程网办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审批服务便利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推进实施“标准地+36524”模式持续建设“不打烊”政务服务大厅,充分做好延时办、预约办、周末不打烊工作,扎实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贴心服务,用优质服务助推项目建设取得进展。2023年,工程项目审批服务专班累计帮办代办234次,邀请126名行业专家提前介入,举办158场次专家咨询会,组织专题会商15次,密切部门之间沟通衔接,延时服务62次,预约服务20次,实现了全区重点项目手续即报即批、一日办结。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