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途径探析

来源:改革网作者:张作霖时间:2023-12-0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是第一目标,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育质量紧密相连而师德师风问题则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前提,是办好人民教育的基础,是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关键。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强国实现的必然要求

中央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强国实现的有力保障

高校发展除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外,还要着重于“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五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则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信仰之问”。信仰不仅指引着事业的前进方向,而且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高等教育是应该有信仰的,一个有教育信仰的学校,才能拥有一大批有信仰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信仰的学生而教师的信仰则是直接影响学校和学生的信仰,只有教师拥有高尚的信仰,高尚的师德师风,其培养的学生才会有信仰,其所在的学校才能凝聚出信仰,其带来的教育才是有信仰的教育。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高校教师素质的培养,实质上是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能力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成效。教师能力的最核心体现就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一位教师只有拥有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本领,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够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能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工作者,担负起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使命。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和困境

(一)高校师德师风违规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部分教师却屡次触碰教师队伍的底线。学术不端、思维固化、政治信仰缺失、不正常师生关系等问题时有发生。给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蒙尘,严重抹黑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社会形象,给高校以及相关负责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和工作压力。

(二)高校师德师风考核机制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存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没能教师业务考核挂钩。而且在大部分高校现有的考核体制下只侧重于课时量和科研教改成果的一般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也很难做到完全的真实公正,教师一心只追求学术成果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教书育人任务,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并且由于师德师风标准很难量化,就进一步导致高校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的制定更加困难。

(三)社会的不良风气阻碍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里,大量西方糟粕思想流入,社会大环境中充斥着一些负面的思想,影响并侵蚀着部分高校教师,阻碍着我国高校师德师风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而在市场经济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下,传统意义上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部分教师抵制不住物欲和网络娱乐文化的诱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物质利益的索取上,缺少敬业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从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措施

(一)引导高校建立载促进教师加强自身涵养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是建设者,只有教师自身拥有高尚的操守、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仰方可达到建设的效果。“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教师加强自己的学识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应进行修为学习,只有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能力才能够强化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才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真正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展现高校的育人理念。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推出了“教师养德修为工程”,遴选20个“好习惯”,制定教师“养德修为”实践清单,划定“师德失范”负面清单。通过精选养德修为项目、精心组织项目实践、夯实工作保障机制、落实师德考核评价等措施。引导教师涵养正确的政治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厚重的人格力量、无私的爱生情怀;引导全体教师严守本心、严以修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好课堂讲台,守好校园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引导高校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

除了高校教师自身这一内因,高校整体环境氛围也是重要外因。引导高校建设完善相关管理机构,强化外部监督管理,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上施下效的重要保证。我国高校从2017年开始纷纷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在现有的机构基础上继续推成出新,做好整体规划,优化内容方式,严格按照新时代总体部署和最新指示,严把高校师德师风考评、奖惩、监督关。高校要利用好院系这个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整合好院系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院系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基层角色,执行和落实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指示和安排,完成好师德师风考评、奖惩、监督和促进等具体工作,凝聚院系领导、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强大动力。优化内容方式,严格按照新时代总体部署和最新指示,严把高校师德师风考评、奖惩、监督关。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教师养德修为工程》,从品德素养和业务素养两个方面精选了20项好习惯项目让全体教师选择实践,把养德修为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落实“三元育人”校本理念的重要措施,强调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深、做实、做细、做久。以“全员参与、师生互动、自我教育、考核激励、长期坚持”五项原则为基本要求,党委主抓,不定期召开校院两级教师养德修为工程推进会,阐述教师养德修为的重要意义,明确各时期工作重点,推进工作落实。将养德修为实践活动与基层党组织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常态化开展经验交流、选树典型,并成立校院两级教师养德修为研发团队,总结养德修为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活动,组织“养德修为大家谈”活动,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发言交流,分享对教师养德修为工程的认识,讲做法、讲体会。通过交流分享,强化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使教师在自我修养提升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道德追求。这一举措正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充分发挥了教师、二级学院、学校三者的能动作用,凝聚诸方面的力量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不错的思路。

高尚的师德并非一日养成,外在培育和自我修炼缺一不可,同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存在密切关联,更关键的是需要自己自觉、不懈自我修炼自我养成,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强化道德自觉、提升道德品质,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张作霖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