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武安:河湖长制改革 绘就绿色生态画卷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12-04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武安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打造了人水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开创了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

筑牢河长工作体系

武安市坚持自上而下落实河湖长制度,层层传导压力,织密责任网格,实现责任网格从区域到流域的全覆盖。坚持落实党政双河长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巡河,督察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河湖治理提升工作;22名市级河长、97名乡级河长、256名村级河长挂图作战,常态化开展流域攻坚治理保护。截至目前,各级河长开展巡河27729余次,巡河率100%,有力推动了全市河湖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编制出台《武安市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创新制定工作督办、河长巡查、履职考核等9项制度,创新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协作机制和《校园河长工作实施方案》,提升河湖长制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压实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

创新管护工作机制

武安市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依托“三化”模式,实现从“河长制”到“河长治”的特色治水路径。投资30多万元,编制“一河一策”,对河湖进行全身“体检”,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精准开方,扎实推进河湖治理。

依照《武安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武安市河道管理办法》《关于划定武安市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通知》等文件,市水利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9个部门和23个乡镇(工业园区)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联合执法监督,持续推动河湖长制落实见效。投资362.04万元,安装和复用河湖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和摄像头104个,“全域、全时”“无缝隙、无漏洞、无盲区、无死角”开展监管,推进河湖管理可视化、数字化。

提升治理工作能级

近年来,该市以全域“水清”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全方位一体化系统治理,全面加强河湖生态建设。

武安市定期开展“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杜绝一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未经许可非法采砂、取石、取土活动,高效打击乱采违法行为。常态化、全天候严格巡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河道内排放影响河道行洪的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2023年清理垃圾86处、2700余立方米。同时,加大巡查力度,确保专项整治不反弹。

规划玉带河整治范围为上游小北庄至下游南洺河河口,河道长度 24.3km按照“三园多点”总体布局,分西部园区段、城区段、东部园区段差异化打造,重点建设防洪、调水活水、水生态修复、重要基础设施配套、景观提升等五大类工程,明确河口线,打通卡口,提升防洪能力。

统筹雨洪水、本地地表水和再生水,对洺河下游实施河湖生态补水1616万立方米,复苏河湖生态,维护河湖健康。投资400余万元,实施白王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治理面积10平方公里

并以水资源为基底水生态为脉络、水文化为气场,打造全长13公里的南洺河生态走廊,修建跌水河坝10多处,景观绿化4000多亩流域面积5万多亩建成车行道、步旅道40多公里,构建集生态农业观光区湿地水源涵养区城市运动休闲区于一体的水美之城。

武安市将继续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大胆改革、务实前行,进一步打赢美丽武安“碧水保卫战”,擘画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壮美画卷。

武安市委改革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