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11-23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武安市磁山镇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夯实基层信访调解网格,解锁信访化解新模式,依托“三个强化”助推信访法治化,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武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强化源头治理
磁山镇紧盯重点领域,做足基础工作,强化信访源头治理,推动调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
围绕“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原则,建立由书记镇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支部书记、“两委”干部任网格长的五级网格体系,常态化开展矛盾隐患排查、摸底、化解,变被动解决为主动服务,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信访隐患100余起。
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活动,面对面向群众及企业职工宣传《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合理“送上门来”说诉求。投资 15 万元高标准建设“磁山镇心理健康服务站”,通过心理沙盘解说、音乐自助减压、专业心理放松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整合乡镇、法庭、农村、派出所等力量建立信访研判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不合理诉求找出明确的法律条款和政策依据,聘请法律顾问开展以案释法教育,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打破了“极端信访”的僵局。截至目前,共进行信访研判50余次,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服务80余人,现场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强化渠道畅通
磁山镇创新“1+3+N”工作法,以镇信访联席会统领三大片区,通过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手段等推进信访法治化。
磁山镇建立健全信访法治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周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重点疑难案件,推动信访事项化解。为方便群众反映诉求,在群众家门口增加一道“吸附墙”,将全镇23个村划分为“北、中、南”三大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个信访办公室,选配优秀退休老支书、镇干部、包片警长、村党支部书记等接待、登记、受理、帮办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实现信访小事项“片内”化解。
对群众反映的申诉求决类、涉法涉诉类、检举控告类、意见建议类信访事项,依法依规分流引导、受理处置、跟踪督办,教育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反映诉求。对外公布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法律顾问等接访电话,利用政务邮箱、“两微一端”等线上公众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渠道。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各类投诉82(件)次。
对已落实“三到位”的疑难信访事项,提交市信访联席会研究,做出依法办结或依法终结处置。对依法办结和终结后信访人仍不服的,由镇村干部做好耐心解释和思想疏导。对确是生活困难、经济拮据的上访人,由镇村干部结合民政部门进行临时救助、低保办理等帮扶救助和社会关爱。
强化执法亮剑
磁山镇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增强群众法治观念,依法解决信访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坚决压实初信初访、首接首办责任,第一时间把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到位,力争让群众“最多访一次”。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信访法治化开展情况与领导干部使用考核结合起来,严明奖惩。打造群众全方位参与的“阳光信访”,网上公开受理情况、办理结果,打造公开透明的信访工作新模式。
并印发武安市《关于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教育引导信访人到有权处理的相应机关反映问题。对以访谋私、以闹谋利,采取极端方式缠访闹访,扰乱信访工作秩序等不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