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11-16
改革网看河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武安市主动顺应城市建设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聚焦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聚力组织引领 激活城市管理新引擎
为解决各类城市“顽疾”,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武安市通过多方摸排走访,对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梳理登记,结合城区基础设施短板,精心研究,认真谋划,制定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多次召开民生工程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起草《2023年全市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制定2023年全市民生工程工作要点、民生工程考核办法和实施民生工程工作机制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管理,加大对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力度,促进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聚力品质提升 城市面貌实现新突破
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从巡、养、管、防四个方面入手,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管养科学长效机制,建立现状底数和问题清单。公开引进具有专业资质、先进经验的第三方企业,对城区市政维护及隐患排查,全面提升市政设施完好水平,确保达到“路平、灯亮、排水畅”的效果,不断提升城市颜值。
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坚持“视觉美、生态美、人文美”管理理念,规范管理城市公共空间,通过“清理整治+规范提升”,采取“点、线、面、网”相结合的方式,对城市旅游景点、商业圈、住宅区、校园周边及城郊等重点区域、卫生死角进行综合整治。2023年以来,共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各类问题15995项;修复破损路面256处,完成12条街巷的综合改造提升;清理破旧广告264处,城市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数字化管理为突破,全面强化科技赋能,依托智慧管理平台,使“管理网”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推动城市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大力推行智慧供热改造,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已经实现了分时分温分区合理用热,按需供热,精准供热,让那个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温度。
聚力民生实事 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武安市以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更大力度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体验。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建设改造。今年以来,共实施排水防涝治理、道路功能提升、街巷建设提升、桥梁维护、垃圾处理建设、公厕建设等六大类45项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雨水管网改造27.43余公里,污水管网改造24.35余公里,沥青路面铺设30.62余万平方米,便道铺装12.03余万平方米。
持续加大市政设施维护力度。加强城区井盖、收水口等防汛排涝设施排查,对城区收水口、雨水管网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护城河沿线、二中、汽车站等重点部位进行清掏疏浚,累计疏通排水管网8000余米,清掏各类检查井300余处,安装防坠网300余个,新建道路安装带防坠网井周700余个,不断提升城市防汛能级,筑牢城区防汛安全网。
持续抓好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谋划实施了北关街、同安街、放射路北段三条主次干道,菜园街、磨盘街等十二条背街小巷和南关小学、西苑小学等十所小学周边综合改造,进一步满足了民众出行需求,让幸福直抵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武安市正用一处处“点睛之笔”,助推城市面貌提档升级,让城市建设更有温度,百姓生活更有质感,不断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的跨越,努力写好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武安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