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永年:“三步走”破解土地“卡脖子”问题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10-18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邯郸市永年工业园区紧抓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通过摸清“底数”、盘活“存数”、做强“新数”的“三步走”改革措施,有力有效破解了发展空间受限制约,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要素高效集约利用的新路子。

全面摸清“底数” 动态监测掌握土地使用状况

永年工业园区始建于1992年,是全省首批20家省级园区之一。由于建设起步较早,占地已接近饱和,部分企业因产业规划调整、环保政策等停产闲置,存在可利用土地不足和闲置土地、厂房等并存的矛盾。

永年区聚焦底数掌握不够系统、更新不够及时等问题,以有力措施全面摸清园区土地使用“底数”。低效土地盘活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低效土地不同类型,定期会商调度,集中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高效开展。实行网格化包联管理的责任机制,深入企业进行拉网式的调查摸底,特别是摸清停产闲置企业情况,对其停产闲置原因、厂房位置、土地面积等进行登记造册,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包联干部每月上报各自负责企业的生产总值、营业收入、实现税收等经济数据,由专人汇总后每月对园区企业数据库进行更新,整体、动态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生产经营数据波动较大的企业,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和问题所在,并主动入企开展帮扶,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分类盘活“存数” 精准施策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永年区根据闲置低效用地不同类别,以拆迁整合、破产清算、兼收并购、资产租赁等四种方式对其进行灵活处置利用,做到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拆迁整合,促进“转型发展”。对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长期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通过拆旧建新、二次招商等方式,引上新产业、新项目,实现土地再次利用,提升产业发展层次。2021年以来,永年区实施东区拆迁整合腾退土地约850亩;同时,按照边拆迁、边规划、边建设的工作思路,实施总投资22亿元、占地1058亩的兴洺标准配件孵化基地等三个微创园项目,预计可容纳小微企业200余家,有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破产清算,激活“低效资源”。依法依规推进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等情况的企业破产,通过破产清算、公开拍卖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资产。邯郸市紫山特钢集团通兴型材有限公司(一期)占地100亩,受钢铁产业政策影响停产后,其土地、车间等资产因债务纠纷被查封闲置。永年区积极引导帮助通兴公司业主实现破产,该地块被弘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摘得后投资建设了斯丹诺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实现年产值2.5亿元,带动就业150余人。

兼收并购,实现“腾笼换鸟”。通过政策有偿收回或企业兼并收购等方式,对闲置土地、厂房设备等进行收购,后续以新项目取代老项目,实现“腾笼换鸟”。永年区经过持续跟踪协商,对郸豪公司二期项目厂区北侧长期闲置的250余亩土地进行了收购。对邯汇物流项目长期未使用的30亩土地,主动牵线搭桥,通过土地分割方式,由中晟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高压开关及智能箱式变电站生产项目。

资产租赁,提高“土地效能”。通过“二次创业”、招引新的合作伙伴等方式,对运营不善或长期停产企业的土地、厂房等资产进行优化配置。永年区统筹信息资源、积极协调对接,有用地需求的永旭公司与圣翔产业园达成租赁合作,5个月时间即在圣翔产业园建成投资1.1亿元的汽车线束项目,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的“永年速度”。2022年,永旭公司即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实现了当年升规入统。

持续做强“新数” 健全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在盘活土地存量的同时,永年区一改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严格落实发展规划,积极转变招商模式,全方位强化项目服务和监管,通过把好“三关”有效杜绝“批而不用、用而低效”等闲置低效用地现象发生。

把好“招商关”,以源头管控提高项目质量。永年区深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科学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指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三方受益招商新模式。

以企业承诺履约情况为重点,强化对项目建设、竣工、达产等环节的事中事后监管,杜绝将项目建设用地转为他用、擅自出租转让等问题,防止项目变相瘦身和化零为整。对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重要指标达不到签订协议要求的,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启动退出程序。

把好“服务关”,通过跟踪服务助企做大做强。实行“一人一企”的帮扶机制,抽调一百余名干部直接包联园区企业和在建项目,深入厂房车间开展走访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以精准有效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永年区委改革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