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武安:三把“钥匙”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10-13

改革网河北讯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为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武安市坚持解放思想,向深化改革要出路,用三把“钥匙”解锁基层治理“密码”,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绘就出基层治理新画卷。

严密组织体系  搭建基层治理“微架构”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与关键。

以管陶乡为例,建强指挥部,将38个行政村精准划分11个大网格片区,115个小网格,利用“乡党委—村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群众”五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体系,配齐配强245个网格员队伍,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筑牢桥头堡,加强“两委”班子管理,严格落实“两委”干部坐班值班制、首问负责制,坚决以制度管理干部、处理问题。锻造先锋队,出台《管陶乡乡村两级百分制考核的实施方案》,对基层党建、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平安建设、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指标进行量化评比,用数据体现工作进展,用考核激励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发挥出考核“指挥棒”作用,形成学先进、带后进、共前进的良好局面。

坚持问需于民  打造基层治理“新局面”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必须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管陶乡通过入户走访、社情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38个行政村以“开门一件事”为抓手,将“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走出成效,解决“急难愁盼”72件,变“心愿清单”为“实效清单”,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搭建议事平台,创新“老王说事屋”新型接访模式,打造服务型接访窗口,实现网格内群众诉求快速响应、矛盾一线化解。每当群众来反映问题时,以王海香为代表的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采用“拉家常”的方式进行耐心讲解和劝导,极大纾解了信访群众的不满情绪。截至目前,“老王说事屋”共接访140余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让基层治理触角更灵敏、服务群众网络更稳固。

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绿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多方发力,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硬化白云大道平交道口6条,磁左线整治平交道口5条;垒花墙长城垛和建木栅栏1000余米,种植紫叶李、金枝槐、木槿等1.5万余棵;清理各类垃圾、杂草4000余平方,粉刷墙面1万余平米,为群众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强化科技赋能  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用“智”赋能“治”,武安市将数字化建设应用与基层治理有效结合,对推进基层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管陶乡持续推动科技治理向基层延伸,利用信息赋能群众工作,提升治理服务质效。建立“‘码’上就办”小程序,群众扫码进入主页,简单输入信息后就可提交。工作人员收到群众问题后,迅速响应,及时将问题反馈至相关网格长和负责同志,紧盯诉求,限时结办。

截至目前,“‘码’上就办”小程序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9起,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件。针对所辖山区林地多、防火面积大、任务重的难题,在全市率先推出“进出山登记”小程序,开通扫码登记、宣传教育、火情报警、违规举报、紧急求救等板块,通过后台管理实现实时查询、分析、统计,有效加强人为火源管控。目前,已在主要景区、进山入口等地设置扫码点40余个,构筑了一道更稳固的安全防火屏障。

武安市委改革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