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9-05
改革网看河北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邢台市在柏乡县、临城县、巨鹿县、威县、沙河市和内丘县等6个县(市)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16个建设县(市、区)共组建24个紧密型医共体,157个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2023年上半年,县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8771人次。6个县(市、区)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7个县(市、区)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80%以上,7个县(市、区)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62%以上。通过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路径,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整体效能,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7月20日,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邢台市上半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位列全省第三名。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
明确建设责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医共体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统筹协调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工作。召开全市卫生健康工作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力争2023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邢台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名义印发实施。出台了邢台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扩面推进方案》,文件明确了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具体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和完成时限,确保按时高质完成各项重点任务。
制定权责清单。制定县级党委政府、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县直相关部门、医共体“四方”权责清单,强化赋权增能,压实各方面的主体责任。制定了《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月报考核记分办法》,每月对各县(市、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分,激励和督促邢台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任务落实落地;根据省医改办工作安排,组织各县(市、区)填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度台账,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日常监督。
组织观摩学习。召开邢台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培训暨现场观摩会。邀请省卫健委李斌斌处长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扩面工作进行政策解读;邀请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陈春平、三明市尤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医院院长杨孝灯就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行培训;组织各县(市、区)赴2022年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评估成绩位于邢台市前列的柏乡县、巨鹿县实地观摩学习。
强化上下联动 夯实内部运营管理
推动实现人、财、物等一体化管理。建立行政、医疗、公卫、信息、财务、药械、宣传、后勤、物流等10大管理中心,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行人员、财务、资产、管理、资源、医保、信息、药品等统一管理。人员由医共体统一管理使用,实行县招乡用、乡聘村用,选派县级医院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
实现县域检查和诊断同质化。以县医院为牵头单位,在县域医共体内部建立检验、心电、影像、病理、消毒供应5大资源共享中心。完成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整合医疗数据应用,建立以四大数据库为核心的平台数据中心,完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255家医疗机构建设了远程医疗系统,涵盖全部县(市、区),全市远程会诊网络初具规模,初步具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基层预约、医院检查,基层检查、医院诊断,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
细化医共体内分工协作机制。联合市医保局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实质性运作。制定了县乡村三级诊疗目录,规范了上下及对外转诊流程;医共体牵头医院选派专家下沉基层,对成员单位开展了技术培训;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自主权,财务管理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统筹运营。
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县域综合服务水平
提升牵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积极融入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密切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合作,借助省内外三甲医院技术能力支撑,逐步提高牵头县级医院技术水平,重点提升外出就诊率较高病种的诊疗能力,邢台市23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24家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36个。在京津医疗卫生机构的帮助指导下,邢台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技术(引进新项目)14项、新建(共建)科室12个、加入京津13个专科联盟。目前,建成市级特色专科39个、省级特色专科9个。
加大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设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对卫生健康项目实行台账清单管理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大调度推进、常态督查力度。积极与上级部门和同级发改部门对接联系,多渠道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2023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7.7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5亿元。积极推进主城区项目建设,加快制定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在中心城区分阶段谋划实施八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总投资34.1亿元,预计可增加床位3895张。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邢台市全面加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度,从面积、设备、科室设置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容院貌得到了全面改善,环境卫生治理得到不断加强,患者就诊环境更加温馨舒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温馨化,提升了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满意度。全市遴选出300余名基层卫生业务骨干,打造“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建设专家库,制定了专家调用、会商、培养、激励和进退机制。市级平均每年组织15-20个批次的基层卫生专家队伍,深入60-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帮带,使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邢台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