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9-05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武安市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优势,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实现了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紧扣“建”机制 强化组织建设
武安市把推进基层红十字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打通市级红十字会与镇级、村级红十字工作的脉络,实现“组织有效覆盖”。
改革创新激活力。印发《武安市红十字会深化改革方案》,通过不断拓展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完善基层组织机构,壮大基层组织队伍,强化基层组织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健全制度强保障。印发《武安市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案》和《武安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红十字会工作依章理事、依法办事的长效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成效。
优化组织抓管理。大力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基层红十字会选好“领头雁”,选优配齐理事会领导班子,不断汇聚基层红十字会的“人气”。
目前,武安市已建成乡镇、工业园区红十字会23个,乡镇建会率达到100%;建成社区、村级红十字会448个,建会率达到89%。涵盖了乡镇、学校、医院、社区、乡村等不同领域,呈现出多点开花、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不断“探”新路 追求服务实效
广泛调动社会参与。多年来,红十字依托“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引导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武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红十字公益事业。2020年以来,累计接收各类爱心捐款9396万元,救助困难家庭8300户,受益人数达3.5万人次,其中用于疫情防控6000余万元。
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在全年各类重要时间节点,武安市红十字会联合卫健局、教体局、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基层红十字会和志愿者力量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三献”宣传活动,特别是开展的“汇聚青春热血,点燃生命希望”和“生命接力,为爱骑行”为主题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活动,多次受到国家和省、邯郸市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先进做法和活动宣传多次被转载发表;以“代理爸妈”“暖巢行动”“乡村女性关怀计划”等公益救助项目为载体,结合乡镇、村级红十字会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打通了红十字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基层红十字组织的统一挂牌、统一标识,不仅宣传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在社会层面弘扬了扶危济困的精神。通过拓展社会扶贫渠道,改变了以往简单的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解决了社会扶贫临时性、季节性的难题,形成了“政府引导,社团领办,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社会扶贫大格局。
突出“壮”队伍 开展志愿活动
武安市不断规范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从志愿者的申请、管理、活动开展等各环节实行闭环管理,打造了4支志愿服务队,分别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海鹰防减灾宣传服务队、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助学和助老志愿服务队。
近年来,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围绕红十字主责主业,广泛宣传“三救三献”知识,常态化开展人道救助和关怀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孤残老人、特困家庭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慰问金、慰问品等,全年开展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组织)捐献宣传30场次,组织开展助学、助教、捐赠、义诊及其他公益活动80余场次;海鹰防减灾宣传服务队平均每年无偿为城区范围因电瓶亏电、轮胎漏气等造成的无法启动和行驶车辆提供搭火、充气和拖车等志愿服务50余场次,开展应对地震、洪水、和火灾等自然灾害宣传20余场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救灾演练30余场次。
其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队围绕“生命教育,救在身边”主题深入开展应急救护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五进”活动,累计受益人群20000余人,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发放技能证书1600个;助学和助老志愿服务队围绕市红十字会“大病救助”“博爱送万家”“博爱童行”等救助项目提供志愿服务,深入乡村、学校以及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主动对接河北省慈善联合基金会邯郸工作站,引进“代理爸妈”“暖巢行动”“乡村女性关怀计划”等公益项目,为困难学生、孤寡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申请慰问金和慰问物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浓厚氛围。
聚焦“讲”故事 传播公益文化
红十字会围绕核心业务工作,在午汲镇格村文化广场建立了红十字主题街区,包含文化展示墙面、展示牌、红十字艺术雕塑等,宣传红十字理念,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展示了红十字形象,同时正在积极筹划建设上团城镇南西庄村“博爱家园”,京娘湖、东太行、花溪谷等景区红十字救护站,不断在广大居民和游客中宣传红十字文化、传播红十字故事,加深群众对红十字的认识和理解,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到红十字公益事业中来。
武安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