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武安:打好康养文旅牌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9-05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武安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围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立足武安实际,全力打好康养文旅融合发展“五张牌”,打造出京娘湖康养小镇、漫宁民宿、昆仑峪康养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文旅康养精品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旅游档次,打开了武安文旅新格局。

打好“生态养生牌”  全力创建康养度假区

武安市以活水乡为主阵地,坚持“以点带面、三川发力、文旅融合、多元体验”,致力打造康养度假综合体。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造3个康养小镇和1个养老社区。启建长寿村康养小镇(门道川),推进京娘湖康养小镇(常社川)二期、三期建设,拓展白王庄颐养小镇(白云川)规模,助力桃花湾养老社区落地。以平安、白云、武当、盘龙4条大道为框架,以景区周边为重点,对15个村全方位进行整体改造,满足旅居多样需求,推动康养游提质升级。

同时,推出“住山居享农事”新兴项目,打造一亩农田、开心农场、水果采摘、芍药观光20余处,增添康养度假吸引力。

打好“因村制宜牌”  全力创建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区

该市坚持“夯实硬件、提升软件,一村一品、一景一色”,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统筹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对景区周边村庄配套实施村庄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停车场、游园打造等项目工程,为乡村游提供优质环境。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提升计划,创新寻宝游、研学游、露营游等,丰富旅游内涵,壮大集体经济。

为推进乡村振兴,该市注重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人才“回归”,高端人才引进等,不断吸纳文化、文创、建筑等专业人才,组建和美乡村专家顾问团。

打好“文化品位牌”  全力创建文旅融合发展区

武安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载体、扩大影响”,做深做精文旅融合产业。分挖掘磁山文化、冶铁文化,戏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六大文化脉系”,打造了红色革命圣地游、绿色太行风情游、古色中华文明游、金色休闲乡村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在传统山水游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时节,举办京娘湖七夕、七步沟拜月、武当山太极等民俗活动,让游客实现从“看景”到“入景”沉浸式转变。用动态的眼光和全方位视觉,大力推进全季、全时旅游。提升武当山、七步沟、田鑫小镇滑雪项目知名度,升级水幕电影、极光之夜、奇幻漂流、灯光秀,搞活“游、食、宿、演、景”夜经济。

打好“优质服务牌”  全力创建民宿聚集区

武安市坚持紧盯市场、聚焦潮流,分层打造、智慧服务”,让旅客感受山水、记住乡愁。优化王坡、地垴民宿,推进漫宁二期、三期,引领高端民宿集群建设,提供“管家式服务”,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高端旅居需求。对全市农家乐进行包装升级,借助长寿村康养小镇建设,整合长寿村、前柏山等15个村闲置房屋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石板房、小木屋,开发“银发经济”“情侣院落”“亲子农居”,推进平民式、多层次消费。

其中,以数字旅居为场景,构建数据智能应用平台,提供“一键式”旅游咨询、旅游策划、产品展示、订票、订房、旅游自助、承办会议等系列服务,实现从传统向便捷、旅游向“居家”转变。

打好“宣传营销牌”  全力创建特色产业精品区

该市坚持“创新模式、做强品牌,数字引领、走向未来”,推动文旅消费持续提升。采用“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打破连翘、板栗、活水醋、山韭花、蜂蜜等小山货发展瓶颈,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本土产业发展,做好农特产品的深加工,积极申报了“武安连翘”地理标志认证,推动了“智寿源”“山岱王”等农字头企业品牌发展,推进了洺岸公司小米、高粱等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积极探索“线上直播+线下让利”新模式,健全市乡村电商快递物流体系,用好抖音、快手、淘宝、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活水线上嗨购节”系列活动,推动产品销售面向中原、走向全国。把握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与知名地域特色产品深度合作,拓宽服务业态。

此外,发挥武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平台优势,积极发展“1210”跨境电商项目,推动更多“武安制造”走出国门,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如何打好康养文旅这张牌,如何以高质量康养文旅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新期待,既是一个改革的新课题,也是一个发展的新机遇。武安必将依托丰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优势,乘着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让生态“动”起来,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

武安市委改革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