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曲周:三调对接 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8-24

改革网看河北    曲周县以构建大民调新格局为主线,以整合调解力量为抓手,加强县乡村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在全县实施诉调、网调、访调“三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配强司法行政力量,推动纠纷调解分流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全力打造曲周“枫桥经验”和依法治理“曲周样板”。今年以来,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三调对接”调解矛盾纠纷1106件,调解成功1095件,成功率达99.01%。

充实调解资源  构建大民调多元解纷新格局

配强调解领头雁。曲周县实行乡镇综治中心、法庭和司法所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按照不低于3人标准,配齐各乡镇综治中心人员,并由其兼任乡镇司法所司法协理员;由乡镇政法委员兼任司法所指导员,司法所长兼任综治中心副主任,为解纷工作凝聚合力。

配足调解力量。全面加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实行基层法庭、司法所合署办公,设置“非诉争议解决中心”11个,乡镇法庭和法官工作站10个,在各行政村设置民调室342个,配套县乡村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52个,人民调解员2216名,切实发挥人民调解主力军作用。河南疃镇通过整合法庭、司法所等基层力量,诉前调解成功率由26.3%提升为63.6%,信访案件同比下降30.14%,创建“无讼村”17个,其调解纠纷典型案例《二亩地的情谊》被央视专题采访报道。

配齐调解功能。在全县建立“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有人接、有人管、有人办”。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9个、行政调解委员会16个,专人专管,对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受案研判分流,及时将纠纷分流至相应领域,实现重点领域、职能窗口、城乡社区调解组织覆盖,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精准性、专业性。

资源信息共享  迈上大民调多元解纷新起点

诉调对接。该县从保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诉讼案件优先选择非诉纠纷解决途径,由非诉争议解决中心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解纷。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县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及时导入诉讼程序。该机制实施以来,全县诉前分流率达90%以上,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1.52%,万人成讼率由去年同期的0.65%下降为0.55%。

网调对接。坚持主动调解与事前预防相结合,深入触及群众端,消灭末端盲区,做到矛盾纠纷发现早、控制了、疏导快、化解好。乡村两级综治网格排查出的矛盾隐患,由乡镇综治中心、基层法庭、司法所、调解组织等,会同乡镇综治网格员、乡贤、群众代表、民调员等提前介入化解。派出所接处警的各类案事件,需要调解的,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全县322个村(社区)符合平安建设“七无”标准,占比为92%。

访调对接。对群众来访案件,由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协调法院、司法局、社会调解组织等,会同责任部门、专业调解力量联合化解,克服领域调解周期长、调解效率低的壁垒,有效避免“访转诉”。今年4-8月份县乡信访421件,较1-3月份763件,降低44.82%。

特色亮点打造  开创大民调多元解纷新局面

调解质效持续提升。曲周县发挥“三调对接”优势,对矛盾纠纷分类化解,确保群众诉求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今年以来,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三调对接”调解矛盾纠纷1106件,调解成功1095件,成功率达99.01%,较去年同期提升12.52%。部分类型矛盾纠纷化解周期由原来12.9天降至3.7天。

调解社会效应明显。用“小纠纷”诠释“大道理”,在纠纷调解中,积极宣传主体部门重点工作及相关法律法规,把调解过程转变为群众学法的过程,形成办事知法、做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达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擦亮曲周调解品牌。各调委会积极对接承办各级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分流的诉调、访调、网调案件,认真研判,精准施策,推进过程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调解案例。如:南里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的30年信访旧案案例在中国网进行刊载,白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殷某某信访案件在人民网刊载,河南疃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合伙经营纠纷案件在河北省司法厅人民参与促进法治处公众号刊登,曲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诉前债权债务纠纷、联合曲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调解委员会调解的信访工伤案件在邯郸市司法局公众号刊载等。

曲周县委改革办 县委政法委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