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8-22
改革网看河北 为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临漳县邺城镇探索建立“党建+”模式,以党建引领精准“把脉”乡村治理,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深耕“党建+网格管理”模式,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邺城镇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理念,推行1位村书记、2位村干部、N位志愿者的“1+2+N”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党建领方向、网格全覆盖、工作闭环办、服务零距离”的治理新格局。将全镇1164名党员干部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83件。
打造“党建+阵地建设”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打造高标准阵地,投资200余万元新建、提升村级活动场所18个,改造村综合服务站18个,村级组织各项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升。将11个村列入双百双创村,重点打造红色街道、红色小游园等,增加党建元素,打造党建品牌,增强村级组织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截至目前,11个村已完成主街道硬化和绿化工作,7个村完成墙面美化,高标准打造党建文化广场3个,党史学习教育长廊2个,红色主题游园1个。
推行“党建+产业振兴”模式,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盘活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耕地、水面等集体资源的核查,实现各村闲置资源、资产、资金的最大效益。逐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选聘33人为村级发展顾问,围绕“一村一品”,对区域优势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大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通过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实施7个集体经济项目,8个省级项目扶持村项目,建成300平方农贸超市1座,20亩温室大棚,分批次发展草莓种植基地,直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
构建“党建+乡村振兴”模式,擦亮基层治理“新底色”。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将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纳入积分制,建立“党支部+协商渠道+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的“1+1+X”模式,组建26支党员先锋队,累计发动3000余名党员奋战邺城镇改革发展一线,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促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完善“党建+人才振兴”模式,按下基层治理“快捷键”。“外引内育”齐头并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外部引进人才,在18个村设立联络员,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广泛宣传回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吸引6名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对内培养人才,通过开展“面对面擂台问政”、坚持“岗位练兵”等活动解决干部能力不足、方法不多、措施不力的短板弱项,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在村组户群众层面,以党员示范带动为主,全面抓好培育“四有”新型农民,先后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11期,惠及1200人次。
强化“党建+平安建设”模式,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该镇遵循“雪亮工程”视频增点扩面项目建设思路,在镇综治中心安装视频监控及设立综治类服务窗口,在18个行政村安装视频监控,组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18支。创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应急工作联勤、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流动人口联管的“六联”模式,全面为平安乡镇、平安交通、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涉黑涉恶长效机制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临漳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