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8-21
改革网看河北 近年来,曲周县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创建工作,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四年稳居全省A类县前列,全市第一;多项科技创新工作被省市领导批示肯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45项。2023年5月10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全国92个县(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县(市),曲周县榜上有名,全省4家、全市唯一。
夯实组织基础 筑牢科技创新根基
近年来,曲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国家创新型县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三级联动、密切配合,全员发动、全域创建。
县级层面抓统筹。该县成立国家创新型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建强组织,完善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全面统筹协调各项创建工作。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开6次县委常委会、8次书记专题会、10次政府常务会、百次座谈交流与沟通对接,对争创工作进行研究调度、安排部署,全力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科技部门抓攻坚。县科创办立足曲周科技创新优势,制定《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方案》,明确创建思路目标、重点任务、职责分工、进度安排,多次奔赴科技部、省厅、市局对接汇报、沟通交流,在省、市科技部门大力支持下,顺利通过关于创建国家创新型县的专家评审环节。
责任部门聚合力。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工各负其责、落实任务、密切合作,常态化开展座谈,精研判、深分析。同时,聚焦各行业、各领域,加强新兴产业培育,完善升级创新服务平台,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步伐。
加大财政投入 增强创新研发支撑
曲周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建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夯实筑牢创建基础。
增加财政投入。合理统筹县级政府财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机制,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022年度,财政科技投入5875万元,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比重2.05%,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95亿元。
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计划,实行分类指导、梯度培育、针对性帮扶,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集群化发展,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4家,省级达到784家,省级科技领军企业达到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家。
狠抓科技研发。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晨光生物、恒博新材料、鸿力轴承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抓好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开展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活动。
截至目前,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
建强平台载体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该县按照“政府搭台、需求引领”思路,建好三大平台,把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引人才、深合作、强载体,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支撑。
打造人才汇聚平台。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在工作经费、科研项目、工作条件、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打好“引、育、留、用、服”组合拳。帮助晨光公司引进博士2名,推荐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17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5名,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人才公寓、县级人才活动中心,积极开展全县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摸底调研,推行“政府+企业”引才模式,引进硕博人才201名。
深化县校合作平台。利用与中国农大50年的合作优势,成立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曲周县农业绿色产业研究院,吸引国内和荷兰、英国等高水平专家团队入驻,开展深层次科技合作,打造院士引领的高端农业人才聚集高地。首创科技小院模式进入国际视野,被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肯定,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同时,深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3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先后引进先进技术27项,争取科研攻关协作项目22个,研发新品种36个,获得专利27项,5项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了每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都有1家或多家高校院所作为科技支撑。
建设科技园区平台。以培育天然提取物、农产品深加工、种苗繁育三大特色产业为重点,集聚优势产业资源,培育孵化农业创新型企业,实现产业全链条延伸和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立“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与100家合作社、300多家家庭农场、200余个种养大户紧密联结、互赢互利,助农增收3亿余元,户均增收1500余元。
注重成果转化 挖掘创新潜能活力
曲周县聚焦成果转化核心关键,落实落细各项科技惠企政策,激发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活力,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强化政策落实。落实税收优惠、研发费用投入补助及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专利技术、创建自主品牌。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30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49件。晨光集团“叶黄素酯系列高值化衍生产品制备及绿色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甜叶菊绿色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辣椒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大型成套生产装备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强化创新基地功能。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签约入驻设计机构12家,服务已覆盖邯郸市全境。截至目前,参加工业设计培训推广服务活动18场次,培训企业2400多人次,为曲周企业提供设计服务16项,实现设计成果转化5亿余元,推动“曲周制造”向“曲周智造”和“曲周创造”转型升级。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晨光生物创新“实验室经济”研发模式,将传统的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三步走”做成扎扎实实的“五步走”;创新建立了基于Q-Tof检测的植株全组分析技术体系,实现植物全方位开发利用,做到了资源“吃干榨净”;成功开发叶黄素以外的槲皮万寿菊素和有机酸两种新成分,实现“从0到1”的突破,带动我国辣椒红国际市场占有率从不足2%提高到80%以上。恒博公司生产的新材料非金属氧化物粉体,产量占行业份额的80%,居全国第一。
曲周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