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6-30
改革网河北 “人居环境越来越美,集体收入越来越多,干群关系越来越近,社会风尚越来越好……”谈起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武安群众发自内心的欢喜。据了解,这只是武安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安市以党建为统领,在人才振兴、乡村治理、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促乡村振兴提档增速。
人才振兴为根本 增强组织凝聚力
武安市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一切,坚持选好带头人、领头雁,建强村班子,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基础。通过农村“两委”换届工作,选拔出了一批有思想、有魄力,能干事、敢干事的村干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幅提升。
不断加强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的规范化管理。以北安庄为例,魏粟山村“两委”坚持工作日全体坐班,节假日24小时值班,让村民随时到村委会都有人接待,能办理业务。大洺远村支村“两委”干部7人轮流开扫路车和洒水车对主要道路进行清扫和洒水,对绿化花木浇水、除草、修剪,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思想建设出实招,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培训,建立后备干部库。充分发挥“三会一课”政治引领功能,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每周重温入党誓词,定期开展党员夜校,组织党员到一二九师、冶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基地学习,邀请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老师上党课,乡镇党委书记亲自上党课,强化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引领作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产业振兴为基础 农民增收致富
以推行“三变三化”为抓手,确定了“分片联建,抱团发展,全域提升”的总体思路,实现村村有项目,村村增收入。
通过实施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种植、采摘、加工等农业特色产业,让集体增收,让村民致富。如,北安庄乡以推行“三变”促“三化”打开集体经济瓶颈,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向闲置土地要效益。各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把闲置村集体土地和荒废的村集体企业统一收回,废除低价合同,盘活资产和集体土地,实现资源变资产,增加集体收入。魏粟山村通过清产核资,收回不合理无偿占用的10亩闲置土地,通过“四议两公开”,公开竞拍,建设新能源重卡汽车充电服务区一处,为武安市重卡汽车充电提供了便利条件。
南安庄村村西有闲置集体用地和农户撂荒地403亩,经过支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多次协商,遵照“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理念,决定将流转的403亩土地统一对外发包,通过农村产权交易竞标平台,选定金茂农业开发公司为合作方,商定以400亩流转土地入股种植公司,农户流转土地每年每亩保底400元收益,村委会每亩收取50元管理费,公司盈利后,按年底收益四六分红,农户六成,公司四成。同时,村民还可以到金茂农业开发公司务工,以“工资+流转费+分红”形式获得更高收益。
生态振兴为根底 群众安居乐业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武安实行全域推进整体提升,村村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消灭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空白村,特别是对国省干道和县道乡道集中攻坚,进行整体改造和绿化提升,沿线村庄的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群众纷纷拍手称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组织振兴为保障 农村治理新风尚
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推动乡村治理,全域推进提升文明乡风。如,大洺远村通过统筹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措并举,以点带面推进移风易俗融入乡村治理体系,2020年11月被河北省司法厅、民政厅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为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大洺远村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室内配有厨房用品、冰柜、LED屏、桌椅等设施,老百姓红白喜事可以免费使用。另外,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对场所使用严格管理,对村民、党员、两委干部安排桌宴都有不同数量的规定,有力刹住了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各村也因地制宜,在乡村治理上出新招、求实效。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武安好人”和“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潜移默化地把文明道德传递给党员群众,在全乡形成“崇尚先进、文明有礼”的健康风尚。
武安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