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6-27
改革网河北 城市供热工作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伴随着城市框架逐渐拉大,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有限的供热资源难以满足居民供热需求,一到供暖季,有的热的在家“光膀子”,有的冷的在家“裹棉被”。为解决这一问题,武安市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大力推行智慧供热改造,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实现了分时分温分区供热,合理用热,按需供热,精准供热,让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有温度。
供热情况可视化,达标供暖变为舒适供暖
供暖期用户家中温度是多少,是否达标?供热系统调控到多少度才能保证供热效果,这些在过去主要依靠的是理论计算和人工经验。但现在,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慧供热综合服务平台可以直观、实时地监测到整网290余个区域,5万余户的供热效果。
居民家中安装的智能阀可以将每户供热信息远程传递至智慧供热系统,智慧供热系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将每片区域、每个家庭的供热情况变为可视、可分析的数值,工作人员对供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平台远程调控,精准高效地进行热量平衡、自动分配、实时反馈,将热源精准地分配到城区各个用户家里。2019年至2022年采暖期,武安市室温达标率均保持在99%以上,集中供暖由达标供暖向舒适供暖转变。
服务保障便捷化,人工调整变为远程调控
武安城区约有1.5万余户的自建房,与小区楼房不同,自建房供热管线更长、管道布局更加复杂,每年采暖季开始和结束,维修人员需要逐家逐户进行开阀、关阀,工作量多,操作难度大,工作周期长,供热效果不佳。为解决该问题,武安在全市自建房区域支管道上安装了智能调节阀,同时配备了用户室温采集装置,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批量下发远程调控指令,可以统一完成开闭阀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尤其在供热初期,热网逐步升温的过程中,按以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人工调整,但现在一天到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之前供暖设备一出现问题,几十名维修人员就需要在整个供热站对供热设备进行逐个排查,短则2个小时,长则好几天。但现在,智慧供热系统能够对整个供热系统设备进行24小时全程运行监控和负荷预测,稍有“风吹草动”,能够马上做出预警,调度中心可以第一时间准确通知维修人员并告知问题地点和原因,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维修人员就可以及时地处置突发供热问题,使供热保障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节能降耗常态化,能耗大户变为节能标兵
武安市城区集中供热主要采取热电联产、工业余热方式,以往为保障部分用户的供热效果,通常采用整体提高供热量的方式满足全部用户需求,造成总体热能的巨大浪费,也加剧了环境压力。随着智慧供热系统的全面运行,武安市结合用户用暖情况,对全市热量运行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分时分温分区供热、按需供热、平衡供热,在保证居民用热舒适度的同时,解决了人工操作过多、能源消耗难以控制、供热不均造成能源浪费等问题。在供热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也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计算,2019年至今,武安市热耗指标逐年下降,能耗较之前降低15%,节省标煤4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百余吨以上。
下一步,武安市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推动供热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深度挖掘智慧供热发展潜能,以新科技手段为基础,以供热安全、可靠、舒适为目标,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幸福温暖的居住生活环境。
武安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