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6-21
改革网河北 鸡泽县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党建带妇建新格局,探索实施“123+N”工作机制,推进“网格+妇联+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强基础,增效能,让妇联改革工作真正在基层落地见效,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1”:搭建“一套层级服务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妇联改革,创新推进基层妇女组织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鸡泽县妇联不断在推进妇联改革中寻找优化“党建+妇建”的结合点,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妇女组织层级服务管理体系助推全县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在全县推行“层级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为基础,结合县直单位党建“责任田”包联机制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从乡镇到村到住宅,通过科学划分层级+网格,由169名优秀女党员,107名乡镇妇联干部,1431名村(社区)妇联干部,2600多名女网格员、女协管员组成搭建了“四级网格化组织体系”,并按照“1+X”模式,组建了产业型、技能型、服务型、宣传型等“功能型”妇女微家、妇女小组上千个,织密了妇女组织末端服务群众的网络。
全力构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聚焦服务需求,实现了基层妇女群众自动“点单”和层级服务人员及时“接单”“买单”的服务新常态,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焦心事办成了一件件群众满意的暖心事,也为如何把实事办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实践。
“2”:实施一格双员机制
巾帼网格员和综治网格员互联互通互促,提高基层综合治理能力和效果,县妇联与县政法委紧密联合,在县政法委设置的综治员的基础上,将巾帼网格员、协管员融入网格,实施“双员共治”,联手织好“排查网”,落实“家家访月月谈”工作机制和双员月沟通机制,发挥“双员”优势,及时沟通处置反馈家情民意,密切联系妇女儿童和家庭,做了解妇女群众需求的“明白人”和“贴心人”。
目前全县共有巾帼网格员和综治网格员5000余名,开展美丽庭院创建、两癌宣讲、疫苗接种宣传等志愿服务和走访宣传活动上万次,排查出婚姻家庭矛盾等线索数43例,化解率100%,排查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2225名,精神病妇女84名。对排查出的线索和重点人群,从源头上防范、疏导、分流、化解矛盾,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问题不上交”的社会治理效果。
“3”:绘制“三色”家庭关爱图
加强对妇女儿童的关爱,突出重点,建立红橙蓝“三色”家庭清单台账。组建巾帼帮帮团和巾帼志愿服务队,以网格+妇联、组团服务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关爱、维权等志愿服务。帮帮团+志愿服务队互联互通,定期入户走访,对“三色”家庭开展送关爱、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等活动,受益人群达1500余人次。
“N”:多点发力和谐共建
鸡泽县妇联注重培养增强妇女组织干事创业能力,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实现网格体系建妇联全覆盖。为进一步激发巾帼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活力和动力,鸡泽县妇联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政法委印发《关于创新网格体系建妇联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结合各乡镇网格设置情况,实施全县7个乡镇网格体系建妇联全覆盖,选拔四个层级优秀网格员进入妇联执委,选举产生主席7名,副主席13名,执委107名,指导各村优化建立网格妇女小组2791个,形成网格体系妇联、网格妇女小组、网格妇女微家与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纵横交错、立体叠加的大妇联格局。依靠组织力量,网格体系妇联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作用于巾帼网格员,更好发挥所长,提升服务妇儿能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参与”。
推进实施领头雁培训计划和行动计划。将基层优秀妇女吸收入妇联组织,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妇女微家等载体,开展妇女夜校、巾帼家政技能培训、农村(社区)妇女干部培训等170余场次,实现了妇女促学习、增素质、提能力,选树优秀典型200余人,在提升妇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同时,致力于引导她们当好基层社会治理“女主角”。
推进镇村妇联议事会在“议事”“综合治理”双融合上下功夫。乡镇根据基层妇女群众当前关注热难点问题选准议事主题,每年不少于2 次,村每年不少于3次召开妇女议事会,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推进关爱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以需求为牵引,善搭平台,发挥“两新”组织妇联作用,灵活建立特色“微”家,开展多形式家政服务进农村(社区)活动,带动妇女就业创业300余人;建立巾帼文明家庭站,把宣传嵌入服务活动,通过帮贫扶困、爱心慰问、走访疏导等形式传播知识,排查调解家庭纠纷和矛盾,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鸡泽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