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临漳: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登记显成效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6-21

改革网河北 今年以来,临漳县坚持把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登记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来抓,不断在创新登记方式上出新招、在提升登记质量上下功夫,把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改革推向深入,创造了“小村1天、中村2天、大村3天”的“临漳速度”,仅用4个多月时间完成了52个行政村、11802户的“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工作。6月1日,临漳县受邀在全省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坚持高位推进 凝聚工作合力

健全组织架构。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临漳县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4次专题会议、6次现场观摩会进行安排部署、督导调度,做到组织有力、机构健全。

强化机制保障。构建了“政府统一领导、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属地主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机制,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确保工作高效开展。

坚持试点先行。按照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结合全县路线图,每个乡镇选定一个村作为试点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率先足马开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再稳步向周边村延伸,做到又“稳”又“快”。

立足工作实际 创新登记方式

登记平台“新”。在全省首创了“农村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工作系统”,满足了批量申请、批量审核、批量登簿、批量缮证等工作需求,有效解决了业务受理慢、手续审核慢的问题。探索搭建新平台,实现房地一体化测绘数据智能挂接、工作底图自动分发、现有宅基地自动分类,乡村审核无纸化办公等,切实提升了工作实效性。

工作流程“新”。着眼实际需求,研究制定了涵盖宅基地分类、原始档案挂接、工作底图制作、资料收集、数据建库、乡村审核等方面的便捷化工作流程,实现了依法依规、惠民便民、应登尽登。

服务方式“新”。实行“登记服务大篷车”进村工作模式,配备登记专用车辆,把人员和设备送到群众家门口,高标准建立临时办公窗口,严格按照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服务模式服务基层群众,主动提供信息核实、数据补充、资料收集等服务,真正实现群众登记足不出村。

聚焦关键环节 提升登记质量

登记队伍专业化。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14个乡镇抽调25名专业对口的年轻干部,组建工作专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农村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打造一支专门从事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首次登记的铁军,确保登记工作稳步推进。

问题处置手册化。根据试点村出现的各种情况,制成问题处理手册,一线人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册在手、随用随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人手不足、方法不对、工作不力等问题。

登记成果公开化。及时将登记成果按照要求,在村民小组信息公开栏等村民活动相对集中的地点张贴公告,同步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登记成果信息,公告期不少于15天,最大程度给予群众知情权,确保登记工作公开、透明,全面保障广大农民合法权益。

通讯员/孟宪濮 张珊珊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