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6-02
唐山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12242”工作思路,围绕信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个大局”,聚焦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和争创国家信用示范城市“两大目标”,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执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和市行政审批局局长为组长的工作推进专班“两套领导小组”,建立信用指标“人头对人头”台账和周通报、月排名、重点难点工作提示函“四套机制”,积极启动信用立法和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两个重要抓手”,以人大执法监督聚力助推唐山信用建设在信用监管、政务诚信建设、融资信用服务、诚信文化宣传等各方面全面提档升级,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信用唐山”场景,推动全市信用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华社客户端2022年11月24日刊登《河北唐山: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报道我市融资信用服务、承诺即开工等有关创新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将城市信用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实践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力推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武卫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并作出指示批示,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就整体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打造“信用唐山”升级版的要求,调整充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增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执行组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领导小组副组长,并组建市行政审批局工作推进专班,形成了党委、政府、人大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多层面强力推进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为打造“信用唐山”升级版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深入调研检查,为信用建设把脉会诊解决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促进政府监管效能提升的重要抓手,聚焦信用平台建设、失信主体治理、政务诚信建设、融资信用服务、“双公示”信息归集、信用创新应用等方面短板弱项,通过现场实地检查、召开汇报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我市城市信用建设情况,发现问题短板,及时跟踪督促问效。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对城市信用监测35个指标深度“解剖麻雀”,对全市信用建设状况把脉会诊,在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巩固优势指标、提升弱项指标、突破创新指标、防范负面指标”思路,靶向发力,对动态满分指标持续巩固,对未满分指标逐项、逐单位、逐责任人精准制定《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人头对人头”工作台账》,明确部门责任,使“信用唐山”建设工作底数更加清楚,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从根本上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信用建设水平实质提升。
三、聚合监管力量,助推信用建设提质提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助力我市城市信用建设助推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的工作方案》,从开展社会信用建设立法、《河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社会信用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等七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全市三级人大、五级代表联动发力,督导推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条例》,认真履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职责,以人大刚性角度,切实助推全市社会信用建设提档升级。如:在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方面,通过组织推动事前环节信用承诺(对2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35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创新开发“签承诺、亮信用”小程序,归集信用承诺信息160余万条)、加强事中环节分级分类监管(创新搭建信用评价监管一体化平台,实现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与各行业信用评价“一网通评”)、规范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开发联合奖惩自动化系统,创新部署客户端微门户,累计信用核查36万余次;完善信用修复协同机制,修复结果与上级网站自动同步,时限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便利度和效率大幅提升,赢得企业好评),构建了闭环式全链条监管应用机制。在政务诚信建设方面,组织各级各部门在全面摸排基础上,向分管市领导和县区党政一把手印发工作提示函,高位推动化解政务失信风险。在融资信用服务方面,搭建企业融资“信息金桥”,上线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入驻企业16.5万余家,发布产品258个,融资金额415.89亿元,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在诚信文化宣传方面,印发《唐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全年组织开展各类诚信宣传活动680次,广泛凝聚全社会诚信意识,为“信用唐山”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截至10月份,唐山市综合信用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居第9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