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5-29
改革网河北 近年来,张北县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努力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以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区义合美新城为切入点,持续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开创城乡融合新型社区治理新模式。
建强组织,把社区治理“主阵地”筑得更牢
坚持在夯实基础、锻造队伍、服务群众上全链条发力,为积极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成立4个社区党委,下设16个党支部,组建26个楼栋党小组,划转11个搬迁村党支部,建立“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实现了社区到楼栋单元党组织全覆盖,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将党的组织体系同社区治理有机融合。
建立的党建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党建、行政、卫生、计生、法律等功能,实行党建办公室协调统筹,综合服务党群室审核办理,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健全机制,把社区治理“指挥棒”握得更紧
为服务好搬迁群众,该县坚持从社区职能出发,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树立“大党建”工作思维。建立“工委直报县委”绿色通道,适时召开县领导现场办公会,快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定期召开多方协商会,由党工委牵头,发挥党建“龙头”作用,统筹协调解决区域内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全力打通区域社会治理“中梗阻”。
推行“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社区党委当好“主心骨”,发挥社区治理主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各方资源;社区居委会做好“操盘手”,一线处理具体事务,形成工作合力;业主委员会承担“联络员”,承上启下发挥纽带作用,反映居民诉求,做好物业服务监督;物业公司充当“执行官”,直接服务居民群众、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持续落实社区建设成果。
创新“三化、五全、三不变”工作方法。坚持把维护搬迁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后续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村民居民化、资源资产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土地全流转、资产全托管、就业全覆盖、社保全兜底、户籍全落地,保持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不变、涉农惠农政策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工作举措,有效保障搬迁群众各项合法权益,消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稳步推进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确保群众搬得放心、住得顺心、过得舒心。
织密网格,把社区治理“连心桥”搭得更宽
建立“管委会—社区居委会—网格长—网格员(楼门长)”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积极推行网格管理“三三制”,即实行工委领导包片、社区干部包楼的工作包联制,分类处理、逐层上报的问题反馈制和定性分析、定量打分的考核考评制,将网格内党建、维稳、应急、社保、卫生等各领域工作统筹起来,打造社区治理“全科网格”。
采取从社区干部中派人、物业保洁队伍中抽人、离任干部党员中选人、热衷公益事业搬迁户中推人,积极建强网格队伍,落实定额补贴,推行积分奖励,通过定格、定人、定岗、定责,开展“五必访、六必到、七必报”为民服务活动,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不上交。
搭建平台,把社区治理“合奏曲”唱得更响
积极组建文化宣传、志愿服务、广场舞秧歌三支队伍,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下乡”“送法入户”“爱国电影展播”等文化宣传活动,丰富群众生活,鼓励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
广泛开展“文明守信”“遵纪守法”先进户表彰和“三讲一改一树”2项活动,制定《义合美新城居民公约》20条,规范搬迁群众行为习惯,组织“身边好人”和“最美新城人”人物评选,选树典型传播正能量,营造办好事做好人良好风尚,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张北县通过成立物业联合党支部,积极开展“红色物业大比拼”活动,在比业务、比服务、比态度、比责任等方面,树立良好竞争环境,提升工作质量,把为民服务推向新高度。
(张北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