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卢龙:建立健全机制 建设和美乡村

来源:卢龙县委改革办作者:时间:2023-05-04

卢龙县坚持把农村清洁行动摆在突出位置,创新“红黑榜”评比等长效机制,压茬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先后获评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全域示范县、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干群联动健全体系聚合力

党建引领强组织。卢龙将村庄清洁行动作为“三级书记”工程,从思想上摒弃基础弱“不好干”、缺资金“干不了”等观念。党组织、党员干部亮诺践诺,党政领导分区包片,街长路长齐抓共管,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

政策撬动强支撑。坚持政策与市场同步发力,整合打捆各级涉农资金1.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1亿元,用于街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村容村貌。

广泛动员强氛围。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将垃圾清理、日常保洁等任务明确到各家各户,推广环境整治“积分制”和门前“三包”。组建68支“红马甲”宣讲小分队志愿宣传,带动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抓整治

分类施策治顽疾。集中开展清垃圾、清庭院、清死角等“十清”活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破解粪污乱堆、秸秆进村等问题。推进甘薯产业育苗、种植、集中加工、废水处理全产业链重塑,解决粉浆水污染难题。因村制宜建设分散式、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打造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高质量打赢问题厕所排查整改“歼灭战”,实现粪污闭环处理市场化、无害化、资源化。

以文塑魂提品质。以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培树文明村478个、星级文明户1.5万户,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陋习、树立新风。打造街头游园、文化广场80余个,栽植各类树木33万余株,建设“小三园”2万余个,将一街一景、一家一园的“小美”聚合为乡村的“大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等元素,建设村史馆72个、艺术小品500余个,彰显人文之秀、历史之韵。

统筹资源显特色。将农村清洁行动与柳河北山冀东抗战旧址、左右佳园景区、鲍子沟葡萄小镇等县域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把红色印记、秀美风光、特色产业融入其中,促进“农文旅”业态融合,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片区。

健全机制比学赶超激活力

建立“红黑榜”机制。创新“红黑榜”考核评比机制,常态化考核、公开化奖惩,评选出红榜村80个、黑榜村96个。上“红榜”的村给予资金奖补;进“黑榜”的村书记在县电视台公开表态,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形成了你追我赶、争“红”退“黑”的良好局面。

建立“人人管”机制。将村庄清洁行动以村规民约形式上升为集体意志,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制定、人人承诺、人人执行。洋河片区“快板书式”、燕山片区“宣传标语式”等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朗朗上口,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准则,有效带动了乡风文明。

建立常态化机制。建立“1234”工作机制,即成立人居环境整治专班,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制定《农村人居环境动态管理办法》和《星级管理办法》“两个办法”;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网格”;用好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包联单位“四支队伍”,凝聚工作合力、促进常态化、长效化共建共管,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