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28
2022年以来,临漳县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全域整治、全面整治、全员整治,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
县乡村三级干部齐上阵,形成“同心同向优环境”
突出重点,高位发动。临漳县委、县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书记、县长亲自部署推动,召开高规格的人居环境整治三级干部动员会,提出乡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抓环境整治,建立了县、乡、村、户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工作成效作为乡镇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和干部使用重要依据。
两观摩深曝光,日常推动。县级层面,书记或县长带队,组织有关部门,每月开展观摩拉练,乡镇之间找差距、学经验、促提升。乡镇层面,划分若干片区,每周片内自评,每月各村观摩互评。县人居办不定期暗访督导,盯紧死角死面,将发现问题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制作成PPT或视频,在大会上播放,倒逼问题整改、环境提升。
奖优罚劣,激励驱动。县财政每月列支20万元奖励资金,对进展快、效果好的前5个乡镇,依次奖励6万至2万元;同时,对进展慢、效果差的后3个乡镇给予黄牌警告。同时,加大县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2022年共投入1.24亿元,用于改建农村公路、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街巷硬化、绿化等重点领域。
清拆建管改”五措并举掀起“人居环境大会战”
以“四清”为基,清出一番新气象。持续开展“垃圾清零”行动,由村内向村周边、村外及路域拓展,扎实推进春、夏等“四个战役”。2022年以来,累计清理垃圾杂物15万吨、坑塘265个、农业生产废弃物2.6万立方米,清洁家庭院落7.5万户。
以“两拆”正风,拆出齐整新空间。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统一标准,拆违、拆旧、拆废。累计拆除残垣断壁和废旧房屋1450处,拆除违章临建和门户高台680处。对拆出来的空间及时绿化、修复,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防止反弹。
以“三建”提升,建出靓丽新容貌。对清拆出的空闲宅基地、闲散地块,按照“一广场、两排树,整体设计、硬化路”思路,因地制宜打造成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群众休闲广场、公共停车场等,让群众休闲有去处、出行更方便。2022年以来,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80余处,休闲广场、公共停车场330余处,累计建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5个。
以“三管”促变,管出常态新秩序。落实日常保洁监管机制,实现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制定了三园管护、日巡路、坑长制等机制,形成“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格局。加大常态化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拆除私搭乱建、非法占用公共空间的有碍观瞻物。
以“一改”为效,改出文明新风气。做好和美乡村建设的“和”字文章,开展“小手拉大手”“常态化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建立门前“三包”、排查员、调解员等制度,教育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让绿色健康卫生理念蔚然成风。
坚持精品打造产业赋能,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一是突出精品村庄打造,建设两个特色基地。2023年县财政投资3000万元,依托省级美丽乡村西申村、张彭城村,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美临粮油合作,建设花生、韭菜两个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基地。
二是建设省级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宜居家园。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实施党建引领、挂图作战、旧物利用、观摩评比等特色做法,2023年将投入2200余万元,重点打造26个省级美丽乡村,着力建设临邺大道、魏峰线和美乡村示范带。
三是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培育临漳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妇联、“临漳福嫂”等作用,开展了“抖音晒庭院”“政策大礼包送进美丽庭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让美丽庭院、文明新风成为农村新时尚。常态化实施“打包”创建和动态摘挂牌、“绿币超市”等机制,形成相互监督、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22年创建美丽庭院5400户、精品庭院850户。
四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持续注入源头活水。通过盘活资产、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等多种路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培育发展韭菜、花生、辣椒等特色产业,培树邺城镇回漳村、柏鹤集乡北张庄村等30个集体经济示范点,争取上级资金1000万元,打造了习文镇集体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