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邯郸肥乡区:以“双基”共建打造农村普惠金融新支点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27

在肥乡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区信用办联合肥乡联社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在全区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肥乡区评级授信建档农户62935户,评定信用户58645户,已授信56864户,用信农户8908户,用信金额72319万元。

肥乡区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发展思路,依靠“信用建设”引来“金融活水”,支持农村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肥乡联社利用“农贷宝”进行授信,授信额度达到1458万元,有效提升了农户资金使用的便捷性,有利扶持了当地温室大棚的建设维护及其蔬菜种植的规模,年农作物增产37000公斤左右,利用自行研制的“双基共建”特色信贷产品“易农贷”、“惠农贷”、“富农贷”等特色信用金融产品面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3759万元。一、党旗引领,“双基”共建搭平台

肥乡区辖9个乡镇、265个行政村。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先期选定了5个试点村。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肥乡联社选派党员业务骨干与试点村党支部深入对接,到村进行实地考察,坚持成熟一个、创建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逐步创建了金融支农服务站。根据试点村的创建经验,肥乡区乘胜追击,与全区所有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座谈,及早安排规划覆盖全区的农村信用工程2016年12月,肥乡联社与9个乡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网格化”管理理念,全区265个村共划分为1000余个网格,根据实际情况,每名联社员工分包10-20个网格,负责分包村“双基”共建工程前期谋划、信息收集、场地选址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全区265个村全部建立了金融支农服务站。自此,肥乡区“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具备了坚实的阵地基础和组织保障,正式吹响了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号角”。2016年-2019年,肥乡区评级授信建档农户62935户,评定信用户58645户,已授信56864户,用信农户8908户,用信金额72319万元。

二、信用先行,政银合作强纽带

肥乡区于2020年7月29日成功召开了“双基”共建推进大会,宣读《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区建档、授信、用信比例以及建立信用村、信用乡镇数量等工作目标,制定全面实现信用评定全覆盖的工作任务,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为“双基”共建工作在全区的快速开展提供保障。

区信用办协助肥乡农信联社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了由党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基层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驻村干部、农户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站,截至目前,共创建信用村111个,信用乡镇天台山镇、东漳堡镇2个,已建档户数达到64397户,评级达到100%,评定信用户数58693户。

三、金融赋能,绿色信贷促振兴

肥乡区毛演堡镇史寨村是肥乡联社“双基共建、整村授信”重点推进村之一,该村农业支柱型产业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农作物为西红柿、豆角等各类蔬菜,温室大棚在村区域内覆盖面积达到了80%以上。2020年5月,肥乡联社在史寨村成功召开“双基共建、整村授信”推进会。由于村内农户使用资金灵活性较强,肥乡联社利用“农贷宝”进行授信,授信额度达到1458万元,有效提升了农户资金使用的便捷性,有利扶持了当地温室大棚的建设维护及其蔬菜种植的规模,年农作物增产37000公斤左右,极大地刺激了当地农业种植与发展力度,周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动全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提高。

为打造与农业农村发展相配套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涉农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为农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金融服务。2021年初,肥乡联社在西吕营镇田寨村创建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内设“金融服务、直播带货、农特产品、快递物流”四个服务区域;设有助农服务终端、收银一体机、e挎包、乡村振兴卡、智能客服等8款产品;涵盖基础金融、扫码收银、小额贷款申请、农特产品展销、民生缴费、普及金融知识等16项金融服务。在提供传统性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直播带货让农特产品“走出去”,通过农信e生活产品平台把优质商品“引进来”;通过乡村振兴卡的优惠政策“拉长”农村市场战线,通过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缩短”与客户间的距离;通过专业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水平,通过品类齐全的生活缴费“降低”农户的时间成本。

由于田寨村大面积种植水果,种植户有产品包装、新品种引进、批发零售等多方位资金需求,2020年初,在村内设立1间金融支农服务站,由“坐等客户”变成“主动上门”,帮助农户在农闲时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完善、评级授信。目前已对全村490户农户进行了建档,评定信用户445户,授信311户,用信78户,利用自行研制的“双基共建”特色信贷产品“易农贷”、“富农贷”累计用信2129万元。使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三百余亩,引进了多种葡萄新品种,预计增收500余万元。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