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石家庄市新华区行政审批局:念好“三字经” 打造更加守约的信用环境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27

石家庄市新华区行政审批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健全完善信用制度基础,依法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强诚信政务环境建设,持续深化诚信守约的监管环境,多措推动企业“信易贷”,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念好“三字经”,为加快构建“信用新华”,着力打造更加守约的信用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被评为2021年度市级政务诚信创建示范单位。

一、注重“基”字,固本强基打基础

(一)围绕信用建设常态化,筑牢信用工作机制基础。2021年新华区调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随着工作推进和单位职能的调整,从开始的35家增加到现在的51家,构建了区委、区政府统筹部署,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多部门相互协作、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围绕信用管理规范化,筑牢信用建设制度基础。基本形成了以规划纲要为引领、以专项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年度工作要点为保障的信用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特色。先后印发了《新华区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新华区关于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新华区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作为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区政府、区信用办、各行业主管部门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联合奖惩、信用监管等,制定出台了新华区《2022年信用年度工作要点》《新华区关于加强城市管理领域信用监管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实施方案》《区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1年版)》《区级信用承诺事项清单》等多项信用制度文件,信用工作依法依规有序积极推进。

(三)围绕信用平台一体化,筑牢信用信息数据基础。以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为引领,启动区、街道两级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拓展信息归集范围,加大“信易贷”、政务诚信、信用承诺、表彰奖励等信息归集,实现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联合奖惩、信用承诺、大数据分析等工作,有效创新了信用监管方式和渠道。截至目前,共归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信用信息数据1335.63万条,其中,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16.34万条,社保个人缴费信息546.47万条,重点行业领域的教师8136人、医师1334人、护士7269人、律师502人,为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信用新华”,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把握“治”字,多措并举强监管

(一)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持续推进联合奖惩。一是健全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重建信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通过首次告知,督促市场主体积极争取不罚、从轻或减轻处罚,提升“诚信意识”;二次告知,指导市场主体及时“修复失信”,重建信用,推动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联动,助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二是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对标省市信用监管事项清单,制定新华区信用监管事项清单(2022年版),涉及17个单位134个事项。拓展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覆盖面,税务、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烟草等16个领域制定了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依据企业信用情况,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纳入黑名单293家企业和重点关注名单3383家企业,提高抽查频次,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行为的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提高监管效能。三是编制新华区区级企业信用评价目录,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及注册地址,强化分级管理,除去央企、省属市属国企、金融、能源、电力、烟草、实验、电信、交通、银行等垄断行业,注册地在新华区的11余万家企业纳入新华区级信用评价名录。

(二)健全专项治理机制,持续推进信用修复。2019年以来,会同相关部门专项开展政务、涉金融、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失信整治,联合区法院对政府失信行为进行清零。2020年,各部门按照中央文明委部署要求,大力开展19个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失信曝光和联合惩戒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大量的失信行为得到纠正。制定《新华区诚信教育及信用修复培训工作方案》,对信用修复原则、程序、适用范围等进行规定,建立修复机制,制定规范流程,失信市场主体可按程序进行信用修复。组织300余家中小微企业,开展了10多场信用修复现场培训会,多家企业实现了信用修复。

(三)健全失信约束机制,持续推进信用核查。对我区及各部门出台的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等措施开展清理规范。凡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9号)要求的措施,按规定予以修订和废止。暂停实施《新华区区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2020年版)(石新社信发〔2020〕1号)》。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中,全面开展信用核查,其中对我区年度河北省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先进典型及年度河北省宣传推选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文明创建、公务员录用等开展信用核查456人次。

三、凸显“惠”字,惠企便民促发展

(一)坚持信用服务企业理念,开展送信用服务活动。疫情期间开通审批“绿色通道”,通过电话指导、邮件服务、隔离收件、安排专班人员等多种形式,共办理建筑施工许可、医疗机构换证、食品药品经营许可等行政许可62件,有效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为企业送信用服务,培育健康市场主体,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现已为139家企业提供了信用服务、宣讲信用知识、建立信用档案,并将企业签署的信用承诺书通过“信用石家庄”网站公开,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二)坚持信用服务民生理念,推动信用多层面示范试点。加快推进诚信社区(村)、诚信街区(商圈)等信用建设,印发《新华区诚信示范街区建设方案》《新华区开展“信用社区(村)”“诚信居民”选树活动方案》,西三庄街道汇君城社区成立“家外家成长空间”、宁安街道宁安路社区组建“邻里帮大哥”志愿服务队、联盟街道滨湖社区开展“诚信建设进校园”、东焦街道红军大街社区实施“诚信服务诚信管理”,结合民族路步行街创建全省唯一“全国示范步行街”,打造省会新的商业名片和高端特色消费聚集区的契机,步行街被定为2021全市首个“诚信示范街区(商圈)”试点单位,通过褒扬诚信、示范带动,促进全区诚信意识提升。

(三)坚持“信易+”守信激励理念,大力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实施“信易批”,真正实现“让信用信息多跑腿,让诚信主体少跑腿”;推进“信易检”,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推动“信易贷”,纳税等信用能“变现”,“银税互动”促发展,银企互动交流,对接成果显著。“信用科技”对守信科技型企业落实研发费用补助资金;开展“信用合同”试点,推动诚信履约;推动行政处罚和“信用修复”联动,鼓励企业重建信用;创建“信易街区”,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创建“信用社区”,选树“诚信居民”,提升社区居民诚信意识;开展“信用+志愿服务”,营造弘扬诚信的社会氛围;推进“信用政务”,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

下步,区行政审批局将会同全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推进我区信用工作取得好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信用环境,为全市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