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20
河北省河间市紧跟时代发展,立足市场需求,从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路径、数字化服务四个维度,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快速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增长和企业创新变革核心驱动,助力产业集群持续高效运营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电线电缆、保温新材料、汽车配件、特色装备制造四大传统产业,再制造、工艺玻璃两大新引擎产业和驴肉火烧、化工两大特色产业的“4+2+2”产业体系。电线电缆、再制造、工艺玻璃、保温材料、汽车配件5个产业集群位被评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现代种业、再制造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科技厅《关于联动实施“四个一批”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数字化改造 打造智慧供应链
深化数字技术,实现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河间市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再制造、电线电缆和保温材料3个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推进企业智能化发展。依托华伦线缆公司APS信息化系统对接国网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项目,落实中央“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动能”的决策部署,启动EIP平台(自动化多功能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搭建电线电缆制造智能化模板,打造现代智慧供应链,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效控制。以再制造产业智慧集群创建为契机,格锐特、长立、艾力弛等公司引入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搭建再制造领域全工序、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模板,全面开展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数字化共性解决方案开发和诊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和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工作。依托河北华能耐火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电炉数字化改造和金旗公司智慧工厂打造工程,搭建保温材料产业集群智能化改造模板,推动全产业链高级化、现代化、安全化,促使时间、成本和质量这三者达到最佳平衡。
数字化转型 提升企业创新力
数字经济代表经济发展方向,加快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一是强化数字化理念。引进数字化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巡诊活动100余场次,为200多家企业提供巡诊服务。组织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专家技术团队,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改造、提升等咨询服务,强化企业数字发展理念。建设智慧集群试点,引入BI(商务智能)系统,搭载再制造信息服务平台,为集群企业提供专业的数据收集、导入、处理、分析服务。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鼓励优势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工程设计、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工业控制、财务管理等工作,实现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塑造市场有效驱动、校企协同创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扶持企业借力、借智,推动32家规上工业企业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35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结亲戚”,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建设中科(河间)智汇工场。通过购买智汇中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服务,打造“科技展览展示基地、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企业转型升级示范中心、产业发展赋能中心”一基地三中心运营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提高科技成果供给质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水平科技成果或项目在河间市聚集、转化、交易和落地。
数字化服务 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以企业需要为核心重塑数字化服务理念,以提高效率为核心再造办理流程,实现政务服务转型升级。
一是构建“一云两平台三中心”。立足制造业基础,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打造智能制造云、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园区创新服务平台,以及以数据中心、应用中心和运营中心为主体的综合服务运营体系,为企业提供制造、管理、运营、服务多方位赋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造智慧办税服务厅。完善智能识别区、智能导税区、办税服务区、远程帮办区、数据监控管理区、定制服务区标准化建设,实现监控数据的全面展示和导办询一体化的办税服务新场景。推出无感识别刷脸办税,系统将进入大厅的纳税人脸部信息、身份信息与金税数据库进行比对,自动将相关数据推送至自助终端、叫号机、业务前台,从而避免纳税人重复提供身份证件的繁琐操作;构建智慧云桌面系统,集成各类办税系统、网站和软件,满足纳税人多元办税需求;创建智慧办税微厅,涵盖登记业务、发票业务、税费业务和查询打印等功能,是纳税人自助办税(费)业务的“超级自助终端”。
三是实现审批全程电子化。利用政务服务网获取关联证照数据,推动电子证照普及申领和“免证办”关联,结合事前辅导帮办、串并联网上审批、容缺预审,实现“五天四证”审批模式落地开花。格锐特二期项目,在开发区领办帮办、各部门辅导培训下完成了前期报建资料的准备工作,土地摘牌二天后就办理完所有审批手续,顺利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大幅缩短了报建审批的时限,实现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营造了良好的招商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