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20
近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举办“溯源新思想”——“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山区共同富裕理论研讨会。会上,浙皖赣三省六县(开化县、常山县、婺源县、休宁县、德兴市、玉山县)签订365共富协作区框架协议,共富协作区将重点围绕共绘共富蓝图、共建共富联盟、共强经济互动、共筑合作基础、共优共富环境等五个方面开展协作共建,促进资源整合、产业互补、问题共解,加快区域联动发展。余问清 摄
下淤,古称东山,又因村庄处于马金溪河谷,沙土淤积成畈,阳光下灿烂如霞,所以又称霞洲。1631年明朝崇祯四年称下淤,下淤村名沿袭至今。下淤村依山傍水,马金溪绕村而过,村后千亩生态阔叶林环抱村庄,地理位置优越,建村历史悠久,是千年古村落,矗立在村南端的参天古樟见证了下淤村的发展与变迁。村庄地处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中东部,是典型的城郊村落,隶属音坑乡,距离县城6.5公里,全村284户、987人,地域面积1.4平方公里。
2013年开始,下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历了美丽乡村建设蝶变期、幸福产业发展转型期和共同富裕建设上升期,把一个曾经“脏乱差”的穷山村“变身”为“强富美”的衢州市共富乡村,实现了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社会的蝶变。下淤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争创国家4A级景区为载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谋划新举措,凝聚新力量,整合新资源、实现新发展。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下淤村全面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全面掌控资源,将村域内的山、水、林、田、房等自然资源进行梳理,形成资源“一本账”。按照不同的区位功能划分为金溪黄金水岸带、滨水乐玩区、村庄体验区、田园休闲区、山林康养区、智慧农业区等“一带五区”空间布局,形成“一带五区”的空间布局后,所有的单项规划、方案设计和项目招引等都围绕着布局框架和各区块的功能需求去深化,形成一脉相承的规划建设体系。2011年下淤就开始整合资源,规定村民除了种菜所需的田地一律要流转,流转期限每5年一轮。刚开始第一轮的时候,六成村民认同,四成村民观望,到2017年第一轮分红时,少的家庭一年能额外获取近千元的分红,多的好几万,大大触动了观望者,现在村里95%以上土地都流转到村集体,用于项目建设,该办法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同时,村集体牵头成立两山银行·音坑支行,村民以闲置房屋、农田、宅基地入股,并以土地分红、购买养老保险等利益共享机制进行反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打工者变经营者、单赢到多赢的转变。
下淤村通过对内培育和向外招引的方式,快速丰富文旅业态,引导村民参与,优先发动一批有文化基础、具备经营能力的本村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并引导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村创业。村里安排人员专门负责经营户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学习、问题督办等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的经营管理能力。截至目前,下淤本村村民参与旅游经营管理服务的农户有6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0%。解决村民就业超过150人,创造年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2019年9月采取村集体提供老房屋、出资改造、免除租金,由艺术家设计、监工等形式引进作家、画家、酿酒师、陶艺师等北京知名艺术家群体,打造“艺宿家”文创基地;2020年2月村集体利用土地、房产等资源引进新农投国资资本,打造钱江源未来农业园;2020年4月采取村集体出资装修,经营者设计监工,经营者交租金的形式引进了吴府竹艺馆、霞洲伴手礼展销馆等新业态,不仅免除了业主装修成本,还引进了竹艺师、伴手礼经营管理人才,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创造6.8万元以上的租金收入。针对疫情、水灾等特殊情况,采取免租金、保修复等手段对经营业主开展积极帮扶。提升配套设施、建设智慧旅游体系等方式强化产业服务保障,确保业态起得来、留得住。通过培育和招引,下淤村的产业业态不断丰盈,乡村旅游也驶入了持续、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下淤村通过制定系列针对全体村民的普惠政策,有效地增加了村民收入、缓解了贫富差距,逐步实现了强村和富民的共赢。在村民共富上,通过“一地三金”模式,真正实现“资源从农民手里来、资金到农民手里去”。村集体流转农户土地用于产业发展,产生效益后,每年每亩返还流转土地农户经营红利,实现了老百姓不种田就丰收,省下时间“搞副业”。村干部不上门土地就流转,集体经济“滚雪球”。村里按每年每人100元,给予村民缴纳合作医疗保险补助,针对村民生病住院的,村里统一按医保报销以后个人承担部分的10%进行补助,村两委干部及时前往慰问,本村子弟考上大学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统一发祝贺红包,对于村民的各项诉求和困难,只要是合法合理的都及时帮扶。建成运营共享食堂,村内65周岁以上老人得到了用餐普惠保障。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特困户,村集体通过聘为本村保洁员、联系到就近企业务工、专项采购其农产品等形式解决就业困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户,村集体也通过专项出资慰问、对接上级残疾低保政策、协调子女赡养等多种途径解决特困人员生活困难。截至2022年5月,下淤村共精准帮扶特困户33户、66人,实现全村特困人员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通过实行普惠政策和实施精准帮扶措施,有效地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村民致富增收之后获得感显著提升,反过来更加坚定不移地支持产业振兴和村集体各项建设,村与民相共赢的局面逐步形成。结合灵活就业数字化场景,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用工的精准对接。目前,村内100余位灵活就业者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且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90%以上,夫妻两人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结合文旅产业,该村创业群体基本都是原乡人和归乡人,借助水上乐园、烧烤园等业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十年间,村民人均收入从1.07万元上升到3.7万元,实现翻两番;村集体资产从2000万元突破到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万元飙升到300万元。
下淤村的蝶变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强大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下淤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借县委、县政府打造钱江源国家公园东风,乘势而上,奋力作为,真正做到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基层集体治理有效、农民群众踊跃参与,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上走出了一条富有下淤特色的成功之路,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下淤村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村、国家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国家3A级景区村、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6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2017年浙江省老年人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017浙江旅游总评榜之年度美丽景区村、2019年浙江森林人家、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特色旅游村、2022年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国家、省、市、县级荣誉称号。下淤被列入全省未来乡村首批试点,承接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大小试点8项,先后获得各类荣誉10项。
下淤村在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建设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直面新问题,谋划新举措,凝聚新力量,探索了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 余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