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18
——逐步提升企业纳税信用级别总体水平,为企业发展增信赋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作出的“健全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重要部署,沧州市税务局积极打造集“智慧监管+信用赋能+共享联动”功能于一体的“沧智信”纳税信用服务品牌,推进纳税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加速发展赋能添力。该项目获得副省长严鹏程的肯定性批示,作为典型案例上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办公室,并在河北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以“智慧监管”为切入点,精准画像,树立企业成长的“风向标”。统筹分析企业大数据,为企业纳税信用账单精准“画像”,对纳税信用风险“预扫描”“预提醒”,引导纳税人及时纠正违规失信行为。一是数据采集“全”。利用“金税三期”、防伪税控、出口退税等系统存储的各类数据,结合年度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完成数据分析,变以往平面化、模糊化的企业描述为立体化、全方位的企业形象。二是指标分析“细”。完善信用积分管理机制,根据110个纳税信用评价指标,细化设置“直接判D指标”“信用积分指标”“信用风险指标”三大类77项明细扣分指标,直观反映纳税人当前信用指标扣分情况。三是预评提醒“精”。快速对企业开出“体检单”,详细罗列纳税人“之前办了什么”“下步该怎么办”等,通过税企微信、智能外呼系统、税务短信平台等点对点推送信用级别变动及风险提醒等信息,杜绝“广撒网”式推送,智能引导纳税人“对表销号、亡羊补牢”,最大程度减少纳税人信用损失,极大增强纳税人获得感。
二、以“信用赋能”为突破点,增值应用,擦亮企业发展的“金名片”。实现纳税信用由静态评价向动态管理提档升级,积极开展“以税促信、以信换贷”,让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授信、税费服务等领域享受到优惠和便利。一是将纳税信用作为衡量企业实力的“试金石”。加大对不同信用级别纳税人分类服务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引导纳税人“增信减负”,让守信企业在税收服务、融资授信、项目管理、进出口等领域享受更多优惠和便利。目前,我市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占比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位列第一。二是将纳税信用作为解决融资难题的“金钥匙”。建立税务、银保监分局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反馈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税务+金融”优势,完善“银税互动”工作,提升“税易贷”信用贷款办理效率,助力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稳产能、渡难关的“真金白银”。截至三季度末共计为8293户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较年初增加870户;累计贷款余额73.7亿元,较年初增长14.07亿元。三是将纳税信用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敲门砖”。深度应用纳税信用大数据分析成果,构建“信用预评-失分预警-精准推送-违法整改-信用修复”五位一体纳税信用闭环管理模式,有力促进纳税人及时纠正税收违法行为,确保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做到应享尽享。
三、以“共享联动”为着力点,拓展格局,当好企业壮大的“助推器”。依托数据驱动和社会共治力量,推动纳税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相对接,形成纳税信用管理“大数据”,构筑纳税信用管理大格局。一是纳税信用走出去。建立纳税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税务机关定期按照信用信息目录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税务领域信用信息,努力推动纳税信用融入社会信用,并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已累计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A级纳税人名单、税收违法“黑名单”等信息3万余条,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1.2万余条,为全市300余户次评先评优企业在省级、市级政府部门参加先进单位、示范单位等奖项中提供推荐意见。二是社会信用引进来。除“银税互动”外,与社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建立信用互动机制,参与联合激励或惩戒,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依法限制5户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的环境保护领域失信主体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198户次A级纳税人享受了发改委、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绿色通道”服务。积极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助力市场主体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沧州市税务局在做好年度信用评价工作的同时,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沧智信”纳税信用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通过税务短信平台向纳税人推送提示提醒信息7万余条,为纳税人获得良好的信用级别奠定了基础,帮助企业积累了信用资产。为了更好地发展诚信事业,沧州税务部门将不断赋予“沧智信”纳税信用品牌新内涵,引导纳税人对自身失信行为“早发现、早纠正、早预防”,逐步提升纳税信用级别,在全市形成“增信用、降风险、促发展”的良好循环,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纳税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