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18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跨区域共建,打造“通州北三县信用联合体”品牌,形成区域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支撑京津冀全国守信联合激励机制示范区建设。
为深入落实《2022年京津冀 (晋 )信用合作共建工作方案》,今年4月份,廊坊市与通州区建立完善通州区与廊坊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以下简称北三县)一体化联合激励机制,联合印发《通州区与北三县守信联合激励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信息互通、标准互认、措施趋同、激励联动”为导向,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为核心,联手打造“通州北三县信用联合体”品牌,形成区域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支撑京津冀全国守信联合激励机制示范区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京津冀(晋)信用合作共建机制作用,加强通州区与北三县各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类社会机构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协同的信用联合激励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激励,重在应用。依托京津冀(晋)信用信息共享、公共信用评价体系等基础服务设施,推进信用体系与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深入融合应用,强化诚信行为激励,发挥正向引导激励作用,形成褒扬诚信、让守信者受益的联合激励机制。
(三)重点突破,试点示范。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看病难、出行难、贷款难等重点难点问题,鼓励引导两地政府有关部门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信用+”创新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信用联合激励创新示范模式,逐步推广到经济社会各领域。
(四)保障权益,规范发展。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京津冀(晋)统一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信用信息、信用评价和信用激励措施应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管理和主体权益保护,规范有序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信用联合激励机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二、亮点及成效
(一)健全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通州区与北三县信用合作共建季度会议机制,由通州区和廊坊市信用工作牵头部门轮值发起组织会议,目前,以网络视频的形式组织召开两次共建会议,研究分析合作共建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定期向北京市、河北省信用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推进信用信息共享。编制通州区与北三县信用联合激励应用场景信用数据需求目录,依托“北京市信用数据专区”“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形成两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信用联合激励应用场景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支持。
(三)实现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名单互认。按照北京市、河北省守信“红名单”认定标准和两地互认机制,编制通州区与北三县守信“红名单”,并形成动态管理和更新机制。今年以来,通州与北三县已公布守信“红名单”两个批次,共计70家守信企业上榜。守信企业在通州区、廊坊市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时享受容缺受理和绿色通道;在招投标、政府安排的政策性补贴、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中列为A级,减少检查频次和检查内容,做到无事不扰。
(四)实施信息协同发布。依托信用中国(北京通州)、信用中国(河北廊坊)网站,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信用联合激励专栏”,形成守信联合激励政策制度和守信“红名单”信息公示、动态发布机制,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
(五)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典型案例宣传。9月份,廊坊市行政审批局与通州区经信局联合举办守信联合激励经典案例网络评选活动。经过12万左右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从通州与北三县推荐的守信联合激励案例中,评选出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大厂回族自治县福华肉类有限公司、廊坊爱依瑞斯家具有限公司等十大守信联合激励经典案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广泛宣传,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让两地市场主体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逐步形成诚信经营、守信服务的浓厚氛围。
三、下步工作展望
2023年,通州区与北三县将重点在“信用医疗”“信用园区”“信易贷”“信用就业”“信易批”等应用场景上加强沟通对接,一场景一方案,力争取得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