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时间:2023-04-18
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积极探索“信用协同监管,三地联合执法”为抓手的区域信用监管发展新路径,联合签署了《京津冀地区旅游信用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地区信用+文旅协同共建合作协议》,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协同联动优势,推动信用+应用场景落地,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监管联动、服务协同”四位一体的文旅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有效提升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市场一体化综合监管效能。
一、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
1.成立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信用体系一体化工作联合推进工作组。建立以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参与,适当吸收信用领域专家和社会机构组成的工作组,协同推进三地信用体系建设。明确各地各相关部门等职能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总结工作开展情况,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合力推动三地文旅信用协同发展工作。自2018年以来,三地实现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旅游投诉等信用信息联合发布,不断加大旅游失信企业、失信从业者等信息在京津冀区域内的社会公开和联合惩戒力度。同时,建立京津冀旅游行业一体化信用监管联动机制、预警机制和信用等级动态评价机制,对跨区域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2.夯实信用信息建设基础,实现区域文旅行业信用信息交互共享。京津冀三地通过建立文化和旅游行业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建立了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实现了京津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信用数据架构和接口标准,实现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3.制定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及信息技术规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三地文旅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技术标准及服务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制定互通互认的评定标准和监管体系,出台区域联动监管措施。
4.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研究制订出台相关优化服务、增加文化和旅游市场活跃度的信用政策措施。坚持以信用为导向,推动跨地区、跨领域信用激励及惩戒机制的有效整合。推进信用价值在生产生活中的便利性转化。
5.建立优势互补、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
根据各地不同资源优势和业态特征,创新信用产品,拓展信用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的信用消费应用场景。根据业态发展新形势,交流监管经验,优化监管方式,创新监管手段,为信用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构建智慧、通达、规范的信用服务体系
1.开展京津冀文旅信用+经济新型消费试点工作。根据三地信用体系建设及文旅产业发展基础现状,培育一批“信用+经济”文旅新型消费试点, 开发各类“信用+”产品,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推出一系列以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信用品牌,拓展信用应用范围和场景,创新信用服务载体应用,编制统一的信用服务规范、风控机制、技术指标等实施标准,形成京津冀文旅信用经济圈。
2.开发建设京津冀信用+文旅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用监管数据动态监测、调用分析和区域共享,为跨区域市场监管和执法提供有力支撑。利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资源配置,深化业态融合,为从业者解决更多就业渠道及精准服务。完善信用产品体系,丰富产品层次,加大各类信用产品服务供给,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发挥激励效应,对优质守信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免费平台服务。
3.成立京津冀信游联盟。指导行业协会、信用协会等社会组织,吸纳旅游及相关行业企业、官方信用学术机构、征信行业机构、科技服务、运营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及保险金融服务等多类型服务机构联合搭建成立京津冀信游联盟。信游联盟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信用服务为支撑,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改善信用服务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各层次信用合作机制,探索多领域合作,创新信用经济产业。制定信用联盟章程及公约,推动区域间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联动。防范化解市场风险,推进形成行业引领、社会共建共享的信用体系建设新格局,营造诚实守信、和谐有序的营商环境。
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利用假日高峰时段,三地联动开展文旅诚信主题宣传活动,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京津冀诚信文旅企业评选活动以及诚信文旅企业宣传推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举办京津冀诚信主题沙龙、守信企业讲好诚信故事、诚信主题月、发布诚信宣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