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河北武安:初心不改 “兵支书”奔赴乡村振兴新战场

来源:改革网-河北作者:李鹏飞时间:2023-04-13

年少,他们踏进军营,练就铮铮铁骨保家卫国,如今,他们走出军营,参与乡村振兴建功立业,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底色。

近年来,河北省武安市全面深化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改革,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兵支书”“兵两委”培养管理和选拔任用,通过搭平台、给任务、压担子,生动展现出新时代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的优秀品质。目前,该市共有73名“兵支书”身体力行、冲锋在前,奔赴乡村振兴新战场。

武安市退役军人夜校:“兵支书”乡村振兴培训会

加强“兵支书”培树管理。一方面,摸排全市近2万名退役军人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强化人才储备,做好建档立卡和跟踪服务,积极从退役军人中培树先进、培养党员、培育村干部,在村(居)委会换届中大力选拔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居)“两委”班子,鼓励敢闯敢干、年富力强的“兵支书”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另一方面,大抓学习培训,充分利用各级培训基地、培训资源等,将“兵支书”培训纳入到每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切实把“兵支书”锻造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多面手。

搭建“兵支书”服务平台。完善全市退役军人数据库、“兵支书”人才库,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建立“兵支书之家”“兵支书孵化基地”“兵支书练兵场”等平台载体,着力整合“兵支书”一班人力量,发挥他们“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市场”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上岗带货”,产品上档次、风格接地气,一经销售就获得众多经销商青睐,为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出本地、走向全国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带领党员干部、父老乡亲修建乡间道路、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升当地群众幸福指数。

强化“兵支书”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广大“兵支书”传帮带作用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将理论宣讲、党的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等活动,弘扬良好家风家教、引导邻里和睦互助、倡导全员尊老爱幼,引领文明乡村新风尚,不断提高基层群众自身素质,不断激发“兵支书”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情。

营造“兵支书”创业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和新媒体等方式,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报道“兵支书”在建立干群关系、

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基层治理、建设和美乡村中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加强对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形成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社会广泛关注的“兵支书”创业典型,激励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永葆军人本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武安市“兵支书”正在与群众交谈

开辟“兵支书”学习园地。为全面丰富退役军人转业学习方式与载体,提升其基层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武安市立足现实需要,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目标,组织开设退役军人“夜校”,邀请农林专家、技师等到农作一线传道授业解惑,讲解林果产业发展方向和管理技术,引领更多退役军人和“兵支书”成为农村工作行家里手、乡村振兴“领头雁”。

同时,还选拔了优秀“兵支书”代表以及爱国拥军模范、行业老兵标兵等人员为退役军人授课,“兵支书”“兵委员”们借助该平台讲述他们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和美家园过程中的有益做法和动人故事,参加“夜校”培训的学员也纷纷表示要学习先进、争当模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武安场景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下一步,武安市将持续深化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改革,以创新服务方式、创造就业机遇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精心培育“兵支书”“兵两委”,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发展思路,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施展才华、成就梦想的舞台。

通讯员:李鹏飞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