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北

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网>

“非遗+扶贫”创新增收路

河北丰宁在全县建立了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目前已开展培训100余次

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时间:2019-10-21

□本报记者 兰云

“非遗+扶贫”,不仅能让群众增收脱贫,还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2018年7月,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之一。

记者近日了解到,在国家、省、市文化旅游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丰宁县以“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为切入点,扶持培养当地的文化人才,探索文化扶贫新路径,取得阶段性成果。

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1项,其中丰宁满族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糊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编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推进传统工艺传承保护与贫困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丰宁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非遗+扶贫”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丰宁县以剪纸、布糊画为切入点,在全县5个乡镇8个村建立了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并安排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作为辅导教师,每周开展一次辅导培训并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100余次,培训学员近700人,其中贫困人口占30%。

记者注意到,丰宁县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都建有独立的展厅,展厅中既有辅导教师的优秀作品,也有学员各个阶段的作品,以此来展示学员的培训成果,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培训,80%的学员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可以自行设计。

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丰宁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以非遗文化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情况的绩效评估方案,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进一步强化非遗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

为鼓励和支持非遗产品树品牌、闯市场,丰宁县政府将“非遗+扶贫”试点工作经费纳入2019年度财政预算,设立非遗扶贫引导资金100万元,用于“非遗+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启动资金;争取东西部协作扶贫资金160万元,用于非遗传承基地、非遗扶贫工坊和非遗扶贫就业车间的升级改造、学员培训,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等。

在开拓市场方面,丰宁县与北京恭王府、郡王府、北京故宫文创团队以及线上线下电商平台进行深入对接,将产品销售出去。同时,积极参与文博会、京津冀非遗大展等各级各类展会和品牌营销活动,使非遗扶贫产品市场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目前,丰宁群众参与非遗相关技能培训的热情高涨,制作的产品已在不同平台进行销售,扶贫增收效果明显。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