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改革网作者:李琳静时间:2025-02-13
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老龄人口的增加构成了巨大的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如何将巨大的潜力市场转变成有效市场是当下亟需回答的时代课题。”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原新看来,银发经济是“双老经济”,包含了“为老经济”和“备老经济”两部分,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精准聚焦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产业作为“银发经济”的核心领域,涵盖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模式。《意见》中还提到,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
走进金手杖国际康养社区(以下简称“金手杖”),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在公寓和购物中心之间架起的“天桥”。“我们不用出门,走连廊只需要一分钟便可到达购物中心。”70多岁的张先生高兴地说。
据悉,金手杖是宏福集团独资建设的智能型养老院,居住这里的老年人不仅可以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和医疗资源,享受到水上娱乐、温泉理疗、购物中心等便利的基础设施,还可以体验到夏天住东北、冬天住海南、春秋天在北京的“三地候鸟旅居式”养老模式。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老年人最关心的还是医疗资源是否丰富,就医是否方便。”首批入驻金手杖公寓的来先生表示,金手杖120急救中心与社区医院入驻,以及周边分布的三甲综合医院,让前来机构入驻的老年人感到很安心。
“为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福寿康一直坚持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上门医疗照护服务,把医疗照护服务带入千家万户。”福寿康智慧医疗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寿康)董事长张军介绍,在坚持医养结合的基础上,福寿康坚持自主研发的社区养老服务交互系统,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照护服务体系,为社区老、弱、病、残人士提供“互联网+医养康护”的全程服务,开创出“护理站+社区托养机构+诊所”的运营新模式。
据悉,福寿康为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照护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照护能力和健康管理意识,通过引入智能化养老设施,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紧急呼叫系统等,实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照护。截至2024年末,福寿康年客户服务量超1900万人次,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中国五大养老品牌”“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企业”等称号,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照护服务机构。
数字适老化催生出新产业形态
当前,老龄化进程和数字化发展“并驾齐驱”。“老龄化必然会‘撞上’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原新表示,健康数据已然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银发经济正呈现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特征,服务和产品必须更有含“金”量才能提升银发经济含“金”量。
长者的需求是多态的,也是动态的。为了提升长者个性化需求与护理员照护技能的适配性,福寿康利用集成AI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等先进手段,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居家和机构养老两个场景的数智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全面监控、健康体征的实时监测以及智能化服务的精准提供。
“长者的需求可能会随时间变化,护理员的能力也需随之提升。”张军表示,为了获取长者多态性的需求,福寿康组建了数字化服务百人团队,搭建了基于老人群体的健康数据中台,不断升级数字化养老交互系统,在软硬件技术上对老人的需求做研究和开发,为长者提供合适的护理员推荐;为克服长者需求动态性这一难题,福寿康定期监测、更新匹配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数据不仅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据的使用使得康养行业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了康养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远银海)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连春华说,大量智联网设备和主动化服务不仅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体征、活动情况、需求信息等,还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采集包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卫生资源信息在内的全面健康数据。
在海量健康数据基础上,久远银海将进一步放大健康数据的溢出效应。凭借精心打造的“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监管”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省、市、县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久远银海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康养融合数字化服务,为康养机构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数据支撑环境,为政府部门的行业监测和政策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数字化 + 银发经济”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产业,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中集成应用。
“依托自主研发的芯片,LED光医疗可以摆脱传统可穿戴设备只能监测监控不能治疗这一难题。”北京创盈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盈光)总经理助理何军介绍,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远程医疗需求的增加,以LED光医疗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光医疗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早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便将光医疗应用于治疗天花、红斑狼疮等疾病中,但是世界各国对光医疗的开发仍有待加强,我们要想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存在极大可能性。”何军介绍,创盈光充分利用自身的光学、医学、医工技术专长,与学校、医院组成“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相关课题联合研究,形成一批重要学术成果,为LED智能穿戴产品的创新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产业融合成为银发经济必然趋势
“老龄化伴随着长寿化,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银发群体将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是向更高层次的品质生活追求延伸。”原新说,未来,“银发经济”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更多元化、创新性的发展模式,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
理念更新,才能迎来产业“焕新”。在实地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照护经验的基础上,张军呼吁推广以康复为导向的新型照护理念。他认为,对失能老人过于“有求必应”只会让老人加速丧失基本生活功能,留给家庭更加沉重的长期照护负担。推广以康复为导向的新型照护理念,以及按效果付费的养老照护服务模式,不仅有利于帮助失能老人恢复功能,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长期照护负担,还可以通过直观的照护和康复效果,提升对养老照护服务的支付意愿,从而实现养老服务供给“双向奔赴”。
“银发经济”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等多主体协同行动让健康数据流通起来。以数据为切入点,实现设施设备的“硬联通”,标准机制的“软联通”,社会家庭的“心联通”。
数字适老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工程。为克服适老化技术应用不足、养老数据离散等问题,连春华建议,建设民政智慧养老服务数据资源标准和可信数据空间,实现部、省、市、区四级养老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加快推动监管数据采集模式从传统的“任务填报式”向更高效的“服务生产式”转变;在研发和推广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和应用的同时,推出适老化服务配套的康养数据产品和服务。
当下,宏福集团正积极探索“银发经济+农文旅”模式,将在云南大理建设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农文旅康养融合的旅居地,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