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

当前位置:首页 >

将户外运动打造成全民健身优势产业

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10-25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程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供需有效对接,参与群体更加广泛,赛事活动更加丰富,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安全监管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发展基础好、服务保障全、地方特色强、配套产业优的户外运动发展高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有关情况。

统筹推进户外运动设施、产业协同发展

202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等8部门就出台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开启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的新征程。

数据显示,户外运动的热度大大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户外运动产业链长,辐射面宽,发展户外运动,能够直接带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装备研发制造销售,间接带动旅游、康养、培训、保险,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据统计,今年9月以来,消费点评平台“户外徒步”关键词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0%,线上购物平台钓鱼装备销量增长153%,自驾露营装备销量增长了167%。随着“户外+”的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消费产品也日趋多样化,户外运动对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相比《发展规划》,《行动方案》更加‘接地气’,更具有可操作性,统筹推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服务提升与产业协同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将其特点概括为“八个注重”,即注重绿色背景、群众参与、创新发展、建设布局、产业协同、安全保障、要素支撑和组织实施。

“比如在建设布局上,为解决群众日常‘健身去哪儿’问题,我们既推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露营设施建设,也积极布局满足更高需求的自驾营地、水上运动、户外山地、冰雪运动和航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建设。”刘明谈道。

“户外运动产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具有资源消耗少、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特点,具有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的积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表示,“户外运动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约60%,参与人数超过4亿,抓住了户外运动这个牛鼻子,能够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有效带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彰显体育担当作为。”

彭福伟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一道,采取一揽子的政策支持相关项目和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积极发挥政策的统筹引领作用,把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并发挥产业政策监测评估机制,强化属地责任,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立足地方特色自然资源和文化等优势编制产业政策,及时进行政策优化调整。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支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企业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资金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解决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三是激发企业活力。户外运动行业辐射范围广、进入门槛低、市场需求变化快,适合创新活力强、运营效率高、反应速度快、适应性优和空白填补能力突出的民营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政策及近期28条举措,在户外运动领域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推动保障民营企业权益,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积极性。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宣传活动,传播户外运动理念,培育户外运动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户外运动及全民健身生活方式,让“运动是良医”理念深入人心,创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氛围。

多部门合力共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是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的基础。我们将按照《发展规划》提出的‘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鼓励各地根据不同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滑雪场、登山步道、运动船艇码头等各类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说,“我们将统筹利用多方资金渠道,配合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示范和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推动建设更多的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滑雪场、健身步道等各类户外运动设施,夯实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土地,也就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二级巡视员黄清表示,在降低用地门槛方面,如利用城市空闲土地的,可依据临时建设的办法管理;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等前提下,可依法依规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建设健身步道;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可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用地。在减少用地成本方面,比如,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对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不必再以招拍挂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减少竞争导致增加成本;对依法必须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土地,如果采用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取得土地,可以在租赁供应时实施招拍挂程序,稳定社会力量建设经营性健身设施的长久预期。

水利部河湖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刘江表示,水利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导地方持续加大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力度,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乐水亲水、运动健身的需要。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