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

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赈”的初心 发挥“赈”的实效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7-03

——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侧记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田新元 王进

“‘十四五’头两年,各地已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发放劳务报酬30余亿元,超过了‘十三五’时期的总和。2022年,各地还通过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群众务工就业近280万人,发放劳务报酬300余亿元,人均增收1.1万元。”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说,无论是实施以工代赈政策的资金规模,还是劳务报酬发放规模,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已分批下达2023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78亿元,支持中西部20余个省份实施2000余个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全面提高至30%以上。童章舜表示,以工代赈已不仅仅是一笔专项资金、一批专项项目,而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集就业促进、基础建设、救灾赈济、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要坚守“赈”的初心,发挥“赈”的实效,全力开创以工代赈工作新局面。

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办法

“规定动作”之外创新“自选动作”

艳阳高照群贤至,巴蜀大地生光辉。近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的与会代表分成3个小组,分别到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仪陇县,广元市苍溪县、剑阁县等地,实地调研观摩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和实施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项目。

这个现场会为什么选在四川,又为何到南充、广元实地调研?

“四川省设立了副厅级以工代赈办,完善制度体系和管理办法,在做好国家要求的‘规定动作’基础上,开展了项目遴选、村民自建、劳务报酬一卡通平台发放等‘自选动作’,创新探索了不少符合当地实际的做法经验。”童章舜说,南充市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作为以工代赈工作初心、创新实践“三关三化”工作法,取得了积极成效。广元是全国唯一一个设立正处级以工代赈专门管理机构的地级市,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把准政策投向、做细项目前期、实施差额遴选、加强过程监管等举措,推动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发挥。去年,这两个市都入选2021年度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市。

在阆中市沙溪街道瓦口隘村,阆中市政府负责人通过现场PPT的形式,向参会代表详细介绍了经验做法。该项目是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探索实施“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的综合赈济模式,总投资561万元,共吸纳3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83.96万元,人均增收超6000元。

“我们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四自’模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扎实推进‘赈’的作用发挥,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村干部的执行力、村民的自治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激发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瓦口隘村党支部书记张启志介绍,该村探索的村民“四自”模式具有五大优势,主要体现在就业容量更大、劳务报酬更高、建设成本更低、技能培训更实、基层治理更优。

在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现代农业园区,宝珠村的阆中市2023年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总投资1180万元,已于近期开工。该项目按照“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赈济模式,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21.6万元,占中央资金的40.2%,人均增收逾万元。

汉巴南铁路马鞍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属于省重点项目,今年被仪陇县纳入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清单,拟吸纳当地群众70人就近务工、预计发放劳动报酬300万元、组织技能培训150人次。

马鞍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是仪陇县财政统筹资金实施的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项目于今年3月全部完工。实施过程中共吸纳130名当地群众务工,组织技能培训267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5.4万元,占财政资金的12.1%。

与会代表认为,仪陇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将超过项目投资1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以工代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借鉴。

大家普遍感到,以工代赈既是“国之大者”又是“关键小事”,体现了志智双扶、鱼渔双授,以工代赈赈济模式也由传统的“搞建设、发报酬”,延伸到“提技能、增岗位、得分红”,务工群众既能得薪金、又能得股金,实现了“小项目”的“大情怀”,“小投资”的“大收益”。

因地制宜探索路径方法

推动以工代赈落地落实

在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上,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和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四川省广元市、陕西省汉中市、山东省宁津县、山西省平顺县、湖南省汝城县作了交流发言,安徽蚌埠机场、云南滇中引水和四川三台县祠堂湾水库等重点工程项目有关单位介绍了实施以工代赈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体会。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建新介绍,云南省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过程中地方遇到的难点堵点,大兴调查研究,探索形成“六步工作法”。通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深入开展基层调研、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全力组织动员实施、强化动态跟踪调度、及时开展宣传推介”六个步骤,推动部门、地方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2022年,云南省获得国家304亿元基金支持,实施重点工程项目52个,其中采用以工代赈项目27个。截至目前,27个基金项目中,适用以工代赈工程部分投资45.91亿元,已带动1.58万名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5.83亿元,设置公益岗位611个。

“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方面通过实践,安徽省摸索出一条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合适路径。”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以工代赈处处长董超说,自下而上看,就是“县认定、市审查、省核查”;自上而下看,就是“省晒钱、市指导、县推广”。

“逮鸡逮脖子,牵牛牵鼻子。”董超介绍,安徽省抓住关键环节,探索建立“1个方案+5项制度”的政策体系。《安徽省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的4个关键环节、6项重要任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元市委副书记蔡邦银介绍,广元市创新“3335”技能培训模式,按照项目前中后三个阶段,依次序开展安全生产、施工技能、产业技能等三类培训,培养项目明白人、工程能干人、产业带头人等三类人员,创建务工、特殊、公益、企业用工、自主创业等五类岗位,切实提升群众长期就业本领。

“留坝县以村级合作社为依托,将30万元以下的建设、生产类项目交由合作社组织实施,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15%、15%、70%的比例对收益进行分配。”汉中市市长郭里介绍,在提取公益金、公积金、留足再生产资金后,拿出一部分资金向村民分配。2022年,留坝县的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在全国推广。

“在山东省没有获得国家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先行先试,聚焦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推行以工代赈方式,建立‘1253’工作机制,聚力打造东部地区以工代赈宁津样板。”山东省宁津县委书记高善玉介绍,宁津县的有关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

宁津县的“1253”以工代赈工作法是指:一项机制、两本台账、五步到岗、三方监管。“一项机制”是县、乡、村三级以工代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两本台账”是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台账和务工人员管理台账。“五步到岗”是宣传发动、组织报名、按需设岗、因岗选人、双向选择。“三方监管”是乡镇、项目主管单位、发展改革部门三方共管薪酬发放的闭环监管机制。

“在以工代赈资金的撬动下,平顺县龙镇村菌菇产业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5000万元,吸引企业投资1.2亿元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上党中药材专业镇等省重点项目相结合,以药、菌产业进行上下游延伸和多元化发展,打造出集农业、旅游、康养于一体的平顺县龙镇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山西省平顺县县长刘林松介绍,当地人的“金饭碗”盛上了“香饽饽”,龙溪镇变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聚宝盆”。

平顺县优选当地龙头企业一太行鑫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采用“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设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新型赈济模式实施项目,在发放劳务报酬基础上,以产业发展、公益岗位、技能提升、资产分红等多举措促农增收。

“‘塔林模式’成为我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样板,带动走出了一条以工代赈促群众受益、助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湖南省汝城县县长周小阳说。

汝城县将塔林瑶族文化村基础设施项目纳入沙洲红色景区运营范畴,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上市公司中惠旅共同开发经营,按中央预算内投资入股分红,构建“企业+村庄+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仅此一项,村民每人每年可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

2022年,汝城县以“塔林模式”为样板,以点带面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21915人,开展技能培训9352人次,发放劳务报酬2亿余元,重点打造了15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8个整村推进村、3个示范片,有力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挥专项资金引领作用

打造“样板间”“示范田”

以工代赈即将迎来4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以工代赈也面临新使命新任务。

“今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规模增加到80亿元,资金规模4年来平均每年增加5亿元以上,这既是对近年来以工代赈工作实践的认可,也是对全国以工代赈战线工作成效的肯定,既为以工代赈做大做强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对我们进一步抓好项目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童章舜说,各地要高度重视,把专项资金项目作为以工代赈政策实施的“根据地”“样板间”来抓,打造成为各行业、各领域落实以工代赈政策、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示范田”。

以工代赈40年之所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得益于始终坚守“赈”的初心,将吸纳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就是要把“赈”的初心贯穿到以工代赈项目全过程。

童章舜表示,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前期工作环节,要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来谋划项目,在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等前期要件中重点讲清楚几件事:参与务工的群众在哪里?谁来组织群众务工?在哪些环节能提供多少岗位?劳务报酬标准怎么定?能发多少劳务报酬?回答好上述几个问题,项目才能谋划得精准,劳务报酬才能真正落地。

按照招标投标法、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童章舜表示,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四川省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做法经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项目业主单位,通过组建村民理事会、劳务合作社、施工队,自主开展项目建设和管理,让更多的项目资金成为当地群众的劳务报酬,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水利、林草等行业部门一道,在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中专门安排一批投资,支持地方谋划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童章舜说,实施这类项目的初衷,是对落实以工代赈政策到位、吸纳群众务工人数多的重点工程予以激励支持。

砥砺奋进四十载,携手同行谱新篇。童章舜表示,新时代新征程实施以工代赈,既有利于提高群众劳动致富能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也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推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抓紧抓实抓牢以工代赈工作,坚守“赈”的初心,发挥“赈”的实效,全力开创以工代赈工作新局面。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