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泛舟亲水趣谈

来源:改革网作者:徐再城时间:2024-04-03

泛舟亲水,对于大江上下、襟江带湖、小桥流水的泽国南方,怕是家常便饭;而对于或少水多山、或一马平川、水尽鹅飞的北方就是求之不得的新鲜惬意之举了。

据报载,三月飞花的仲春时节,北京的北海公园、玉渊潭公园、紫竹院公园、陶然亭公园、颐和园等市属公园的1700余条各式游船正式开航。泛舟北海,让我们荡起双桨,赏玉塔琼荫,忆红色少年;踏船玉渊潭,赏头顶遮天樱花,品樱花食品,悟樱花文创;摇棹陶然亭湖水,赏海棠花开的都门胜地,仰赡慈悲庵和陶然亭的历史风云;登舫颐和园的昆明湖,穿越花红柳绿,洞穿十七孔桥,礼仰佛香阁,品集南北园林之大成……好不惬意。其实,在北京,泛舟亲水的地方何止这些。在城芯儿的白昼两景的什刹海,在不忘国耻、不忘屈辱历史的圆明圆遗址公园,在可观“六桥两园”的奥体公园,在一路可望燃灯塔、赏大观楼、登漕运码头,体验古今同辉、蓝绿交织、花红杆绿、两岸春辉的通州运河,在吸人眼球的京东雁栖湖、金海湖,在号称北方小三峡的龙庆峡,唯独妫水向西流的妫水漂流,玉渡山上的高山平湖,京西南山水如画的十渡,在昌平响潭水库,大峪山西麓燕子口关城的燕子湖水乐园……都是京城泛舟亲水打卡的好去处。

泛舟亲水,可以去领会我们不曾经历不过的水与漂泊。漂泊与水有非常自然的关联。流水无依,漂泊也是无依的。水是凄柔的,漂泊也是凄柔的。水是悠长的,漂泊也是悠长的。漂泊是古人常有的经历,而今人则不同了。如今漂泊是一个词。这词充滿哲理和诗意。其实漂与泊是两种很大不同的情况,两种状态,两种感受。首先是动与静的区别。漂是运动的,而泊是停静的;其次是劳与息的区别。漂是劳作之为,泊是歇息之状。而今的人生活很少有漂泊之状态,但尚可在短时间内娱乐性地感受漂泊。诚然,也大有身不再漂泊而心灵始终在漂泊者。诗人的心灵往往就是漂泊的,所以才有“诗和远方”。古人常将泛舟亲水之乐写在诗篇里,画在绘卷上,镌刻在玉石中,包括现在今人的许多玉雕山水作品,也常见水面上荡着一只悠哉小船,寄托着从古至今,文人雅士们更愿化身轻舟一叶,舍去凡尘俗世的纷扰,享受千山万水围绕的宁静。虽然没有真船载己出行,但却可以以另外一种形式,在方寸之间尽得泛舟亲水的愉悦。

泛舟乘船最初本是一种水陆交通工具和出行手段。随着路陆和空中交通的发展,水陆交通就相形见拙了。特别是北方,泛舟亲水则主要演变成为一种消遣休闲娱乐的方式了。特别是人们在实现丰衣足食这种身满足之后,就自然追求心满意足的心满足了。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好追求。泛舟亲水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对心滿足的追求,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好追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亲水、近水、嬉水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水利部正指导地方持续加大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力度,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乐水、亲水、近水、嬉水的需求。正因如此,北京在全国作为率先将满足人们乐水、近水、亲水、嬉水需求写入法律规范,积极稳妥地推进河湖开发共享,加大亲水、近水公共设施建设,有条件地开发垂钓,拓建滨河步道,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公共水域推广开设游船、皮滑艇等。有效扩大了人们近水、亲水的需求空间,这是市民的一大福祉和乐事。

泛舟亲水,不仅是人们对舟船本身的热爱,更是人们对水的形与质的热爱。水的形体可为流体,也可为气体和固体。水的适应性极强,在许多时候,水又是无形的,可塑的,温柔的,可以遇阻而转,随方就圆。从质上认识,水是至仁无亲的,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没有亲疏之别,心地纯洁,去污浊清,正所谓上善若水也。

亲水近水嬉水,又与人们的心境密切相关。水是无牵无挂的,开心透明的心境也是无所牵挂的。性格耿直的司空曙司文明可谓是个写水老手。他以不系之舟表现心灵的无牵系。其诗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日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写出了纵然是漂洎大江、大海、天边,但在清露日光之下平和如镜的灵魂,真乃妙不可言。水是一尘不染的,它能洗涤心头的尘垢。透明的心境也是清明澄澈、一尘不染的。风烛残年、老病缠身的孟郊孟东野久不出门,、突来溪水岸畔,乍见溪水,心情不禁为之一爽,遂诗中写下“净漱一掬碧/远消千虑尘”的佳句。水是具有灵性的,它在许多时候会带给人们一种空灵感。开心透明的心没有丝毫牵挂、拖累,也是空灵的。水的空灵,甚至可以使人“洗心革面”,却烦脱俗,使人超俗务与尘世,似进仙境。真水无香,水是闲适恬淡的。开心透明的心境也是闲适恬淡的。唐礼部郎中吴融吴子华诗云:“溪边花满枝/百鸟带香飞”。如此得闲静而高雅。南宋建安主簿徐文渊诗云:“行人只在清湾里/尽日松声夹水声”。这心境,如此得恬静而平淡。

(徐再城 2024年4月2日作于北京)

*一冉公简介*徐再城,笔名一冉公、余奂、悠闲智慧春风。诗人、词作家、朗诵艺术家。北京市人。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北京首善超然艺术团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建设文协文学创作委员会会员、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北京语言学会朗读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炎黄文化研究院会员、野草诗社副理事长、世纪文化艺术社签约作家及签约朗诵家、华语作家网艺术中心签约朗诵家、大众原创诗词曲网签约作家、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农村年鉴》执行主编、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巡视员。他创作大量诗词、诗歌,歌曲,多在纸媒和网络媒体上发表。代表作有《品茗悟境》《放歌乾坤》《古韵希音》《大道铿锵》等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首都图书馆收藏。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