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时间:2025-07-28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张海莺
要素资源顺畅流动、高效配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当前,各地正以更大力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在畅通要素流动的过程中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与潜力。
数据要素“探路”突破区域壁垒
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如今已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印发实施,搭建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四梁八柱。其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一年多后,《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炉,其中围绕“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部署了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等措施。此后,随着国家数据局和地方各级数据管理机构的揭牌运行,我国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数据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数据基础制度加速释放,一批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协同治理等方面的制度逐步构建。
相比传统要素,数据这一新型要素面临确权分类、安全评估、场景应用等新课题。如何确保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一系列探索在各地展开。
作为全国数据交易领域的“探路者”,深圳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深数所”)打破数据区域壁垒、降低数据交易市场准入门槛,推动数据要素进入市场,加速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深数所董事长李红光表示,在国家数据局的推动下,深数所形成“国家战略引领、区域特色竞合、技术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了“深圳方案”。
记者观察发现,如今,各行业在运营管理、生产制造等方面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深数所巧用场景授权模式,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激活大量沉睡数据资源。”李红光举例介绍,深数所与中国气象局合作,推出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全球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等13个公共数据产品,促进气象数据产品市场化。
据统计,自2022年底成立至今,深数所交易规模3年复合增长率超50%,累计交易规模、累计跨境交易规模两项指标连续3年保持全国领先。
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是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组数据折射出我国要素市场建设的积极进展: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1.2%;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碳排放配额年成交额创新高……
业内专家表示,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协同,针对不同要素的特点差异化推进,以进一步降低制度性成本,提升要素流动效率。
电力市场统一交易同台竞价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价格高低应主要由市场说了算。
这方面,电力改革颇具代表性。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首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高达63%。“预计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
就在上述重磅发布会举行前不久,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涵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5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标志着全球最大、最繁忙的“电力超市”开门营业。这一涵盖5省区的“电力超市”其注册主体超22万个,日交易电量规模达38亿千瓦时,市场电量规模超过英国、法国、德国3国用电量总和。
云南的水电、贵州的风电、广西的光伏、海南的核电以及广东的虚拟电厂,这些分散在百万平方公里内的能源,正打破长期存在的省间壁垒,与工业用户、售电公司、大用户面对面现货交易,在统一的市场上寻找最优价格。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覆盖2.5亿人口、年用电量超万亿千瓦时的区域电力市场,南方区域改革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电力行业的范例。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现了“统一交易、同台竞价”。无独有偶,山西电力现货市场也采用了跨省区、多类型能源品种同台竞价的模式。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火电出力量、风光发电量等重要数据。作为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充分发掘电力的价格属性,依靠灵敏的价格信号引导“源网荷储”协同发力保障电力供应。不同于传统的固定电价,现货市场上每15分钟一个电价,最低为零电价,最高每度电1.5元。
记者了解到,由于各地电力市场发展程度不同、电价政策存在差异,跨省交易协调难度较大。电力交易平台不仅让电价更市场化,也为清洁能源跨省消纳提供稳定渠道。
除了电力市场改革,当前,聚焦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一系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推进: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强化协同联动,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长三角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跨区域共享;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沪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金融合作举措持续优化……
传统要素打通堵点破壁前行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深水区,离不开对人才、土地等传统要素壁垒的突破。破除人才流动“玻璃门”与土地资本“藩篱墙”,成为打通要素循环堵点的关键。
走进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云林天乡景区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经过多年努力,曾经荒凉的山地发展起3000多亩的花木基地,成为集花木产业、乡村旅游、田园养生于一体的农文旅景区,年均接待游客80万人次,带动乡村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快速发展。”云林天乡景区负责人周林笋说。
周林笋曾经是浙江宁波滕头集团西南大区总经理。2023年7月,他将户口由浙江宁波迁到重庆二圣镇集体村,从“城里人”变成“村里人”,成为巴南区“城市人才落户农村”的第一人。
一系列推动人才进乡村、回乡村的政策措施,为当地乡村发展带来新气象:2024年,645位乡村人才获评高级职称,打破基层人才晋升“天花板”;新增引育人才6万余名,缓解乡村公共服务、工程技术等领域人才紧缺……越来越多青年、人才选择回乡发展。
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环节,而土地要素的高效流转与盘活同样不可或缺。
“多亏线上流转平台,闲置两年多的乡村振兴四季花海生态观光园项目终于租出去了。”挪走了压在心底的“大石头”,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小沧畲族乡小沧村委会工作人员总算松了口气。
小沧村毗邻福建第六大河敖江,生态环境优美,但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又处于福州第二饮用水水源核心保护区内,让一批批前来考察的企业望而却步——项目运营成本过高,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这也导致该项目2022年建成后一度处于闲置状态。
如何破局?多方助力下,乡村振兴四季花海生态观光园项目“上架”福州农村产权流转平台,通过公开透明的招租,成功吸引承租方,以每年2万元租金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
“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打破了传统交易的地域限制,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让农村集体资产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找到‘最优价’,有效提升了集体资产的流转效率和市场价值。”福州农村产权流转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土地资源交易“上平台、走程序”,促进了城乡土地要素双向流动、高效配置。
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人才流动与评价机制加快健全,土地要素供应方式不断丰富,资本要素基础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技术要素市场建设与成果转化有力推进,数据要素政策立法与标准制定取得重要进展,资源环境市场制度体系稳步健全……近年来,一系列改革举措蹄疾步稳,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建设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