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陈鹰时间:2025-07-27
本报见习记者 陈鹰
“数据领域情况新,变化快,是一项全新事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在试验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才能真正构建适应数据特征、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制度规则。”7月25日上午,在国家数据局举行的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政策和规划司副司长栾婕表示,国家数据局积极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地方在数据产权、市场生态培育等8方面重点推进35项试验任务。目前,10个地方的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承担试验任务,试验区建设正有序推进。
各地积极布局,数据建设亮点纷呈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是国家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而设立的、先试先行的区域性创新试点。今年6月,国家数据局发布通知,在北京、浙江、安徽、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
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试验区建设主线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突破口是公共数据汇聚治理、授权运营,重点任务包括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构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数据安全治理等。试验区启动建设后,各地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明确试验探索的重点方向,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不少新进展。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吴启疆表示,贵州编制“一图三清单”产业链图谱(三个清单包括在谈项目、在建项目、待招企业),省市县联动精准招商,对新增上规入统、营收增长较快的企业、从业人员较多的标注企业分梯次奖励。发放“算力券”“标注业务券”,促进数据领域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繁荣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今年上半年,在全省认定了3个数智产业园,将推动更多园区建设见到实效。
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数据开发利用上,湖北省在170家医院部署病理AI系统和数字化病理扫描设备,联通三甲医院的病理医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三甲医院的诊断服务。湖北省数据局副局长艾青松表示,湖北构建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省域汇聚。AI辅助诊断覆盖率达95.88%,疑难病例诊断符合率达到87.59%。建设省级病理切片数据库和病理数据资源中心,一期项目已连通50家医院,病理切片数据库已经积累超230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
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介绍说,山东坚持应用牵引,打造了一批“破解难题、效益明显、推广易行”的典型场景。开展“数据市场建设暨供需对接齐鲁行”活动,建立数据流通交易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池,大力促进数据供需匹配,以数据高效率流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玫瑰产业是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的特色产业,围绕玫瑰花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窄、花农贷款难、附加值不高等产业发展痛点,通过整合15项公共数据资源,采集4大项种植数据、25项加工数据,赋能玫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数据赋能,平阴玫瑰鲜花收购效率提升80%,生产管控效率提升18%,用于深加工的原材料(大花)比例由2%提升至32%,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由30亿元提升至60亿元。
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基础设施是落地数据基础制度、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重要载体。为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
北京以构建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统筹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共性能力。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以国家先行先试任务为契机,充分发挥北京市长安链等技术优势,组织动员经营主体综合数场、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方向,打造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目前,已建成全网智能检索、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分润和价值兑现、端到端数据交付控制、跨链跨域互联互通等6大核心能力,上架4500多个数据产品,在医疗健康、数字金融、消费信用等18个行业领域构建了近50个数据流通场景。
安徽以获批“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在优化全省算力布局、强化算力资源调度、加快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王爱学介绍说,安徽高质量推进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共招引15个重大项目,华为云、中国联通等2个项目已全球开服、4个即将投运,累计投资超600亿元,智算供给占全省60%以上。合肥建成了国内首个国产化万卡智算集群和最强优越性的超导量子计算“祖冲之三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量子政务网,黄山市建成全国首个文旅领域智算中心,马鞍山市发射“智算一号”卫星,落地空天地一体化智算中心。同时,打造全国首个集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四算合一”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统调度、统补助、统应用,初步建立国家通、长三角通、西部通、省内通的“四通”机制,推动算力资源跨区域合作。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通算近640P、智算超24000P、超算达33P、量子算力达1210比特,并入选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
丰富数据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
山东省拥有3500多公里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海域,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数据资源十分丰富,应用场景广阔,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巨大。对此,禹金涛表示,山东围绕“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大力推进海洋数据开发利用工作,着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在数据汇聚方面,建成规模170PB的海洋数据存储集群,建设自主海洋数据观测体系,多渠道汇聚292类数据资源,现已汇聚海洋环境、地理信息、海洋遥感等高质量海洋数据超过50PB,占全国的1/4。在数据流通方面,建成全国首个专业化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平台已汇聚治理全球海洋数据资源120亿余条,上线海洋数据产品67个,交易额突破3500万元。在数据应用方面,构建起“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即1个包含“瀚海星云”大模型在内的基础大模型矩阵、以“问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为代表的N个行业大模型和X个重点应用场景,形成了“算力+数据+算法”的海洋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目前已赋能海洋渔业生产、生态治理、防灾减灾、风电开发、港口航运等多个领域。
“2024年贵州省接待游客7.1亿人次,2025年‘五一’期间,贵州省接待游客超过3400万人次。作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贵州省围绕数据标准、数据空间、数据应用等关键点集中发力,推动数据要素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吴启疆表示,贵州全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数据部门、文旅部门、交通部门、气象部门等多方联动,形成价值共创联合体,依托可信数据空间实现协同共享。深化应用,打造“黄小西”旅游智能体,深度融入游客旅程关键场景,实现数据与流量共享,确保游客无论通过哪个平台,都能享受便捷、智慧的“一站式”全旅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