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民营经济恢复向好 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10-30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李韶辉

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年内再次回升,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1%……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活力释放,民营经济恢复向好。

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滨州市连续三年实施精准服务经营主体“五大行动”,推动形成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2022年,滨州市五大产业集群营收突破1.22万亿元。图为工业机器人在山东邹平魏桥轻量化基地宏奥全铝车身集成生产车间流水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期,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开发布,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再到“民间投资问题反映专栏”上线,一揽子硬核举措精准发力,让民间投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为民间投资进一步回升提供了必要条件。受外部复杂因素影响,以及国内有效需求恢复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民间投资的稳定恢复仍需政策持续助推加力。

亮出“组合拳”激活一池春水

“得益于近期国家密集出台的利好政策,我们已经开始增加对北方工厂的投入力度。”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目前投资的重点是位于嘉兴国家高新区的全资子公司,2016年签约入驻至今,嘉兴营商环境一直很好,我们的投资额已从2000万元试探性投资,增加到了如今已投资和拟投资的近10亿元。”

7月19日,被称为“民营经济31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随后,围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推出系列政策举措,持续加强制度建设,如《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数箭并发,形成合力,将政策“含金量”化为民营企业“获得感”。

民营经济发展局来了!9月4日,在“民营经济31条”发布50天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则重磅信息,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

9月2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丛亮详解民营经济发展局三方面工作:实化细化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监测分析、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通道。他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新成立的司局,将在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加强服务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各项举措早落地、早见效。

魏琪嘉认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有效加强了对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巩固拓展了现有工作成果,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更优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民间投资的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与国家开发银行等7家银行建立的投贷联动机制作用,向有关银行推送了首批715个民间投资项目,有关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金融支持。

8月30日,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提出,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透露,金融监管总局督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优化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

与此同时,来自城建、农业、旅游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虚位以待”,向民营资本发出投资“邀请函”。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地梳理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等3张项目清单,9月8日通过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集中发布489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27万亿元,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9月6日,“民间投资问题反映专栏”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线。目前,已收到一些民营企业反馈的问题线索。

魏琪嘉说,此举畅通了民间投资问题反映渠道,实现了民间投资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运行,有力促进了政策措施的完善和制度体系的健全,营造了良好民间投资政策环境。

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虽然还是负增长,但降幅比1~8月收窄了0.1个百分点,这是个重要变化。”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在民间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占比超过1/3,如果扣除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1%,环比回升了0.1个百分点。

打好“主动仗”激发投资活力

放眼全国,上海出台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陕西推出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十条举措、福建出台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期,各地出台一系列真招实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今年8月,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迎来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沃土。”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

就在当月,深圳市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从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合法权益、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方面,提出20条精准有力举措。据了解,今年深圳计划出台实施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以各类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全面对照营商环境评价最新标准推进新一轮改革。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有108家企业上榜,较上年净增加1家,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

如何不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近日出台的《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出“3个70%”的要素保障机制,将资金、用地、能耗三方面的要素向民企倾斜。同时,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投资。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掌握市场主动权,科研是第一要素,研发要为企业创造不竭动力。”陈继锋说,“我们必须在深耕主业的基础上找到容量更大的新赛道,这几年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7%~9%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

当“中秋”遇上“国庆”,让文旅市场活力满满。“今年以来,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我们与广西防城港、河南安阳、江苏淮安等多地签署战略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景域驴妈妈集团创始人洪清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还专门成立了驴爸爸集团,借助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用历史、数字、艺术等赋能旅游,在沉浸式旅游、非遗创造性转化、夜游经济开发等方面,为游客带来更多新体验。”

在洪清华看来,“好的营商环境是,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跟我们做朋友,保持亲清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吃下“定心丸”增强发展信心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经济冷暖的感受和判断,为我们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制定政策举措、开展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8月31日,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强调。

建立台账、逐项研究、定期调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极力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针对民营企业提出的诉求建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点面结合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出台务实举措。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一把手”也持续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圆桌会,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对记者表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显著提振,投资意愿有所增强。三季度,投入指数为83.3,比上季度上升0.4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投入指数上升。

同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调研显示,市场需求不足、现金流紧张、用工成本上升和融资难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中小微企业对政府诉求最多的是“增加市场需求”。

“信心很重要,企业高质量发展更重要。”洪清华说,上海市工商联“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的最大价值是信任价值,企业家的信心和拼命干是最大保证。通过这个机制可以同步建立企业信任档案,建议在更多领域推广,并梳理过去3年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名单,支持暂时有困难但有前途的企业和银行一起谈,给予企业更多支持。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明确“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

“要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导向转化为一条条具体的政策举措,持续有效提振经营主体预期。”魏琪嘉认为,随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政策“组合拳”的效力将逐渐释放,会有力推动民企强信心、增活力、稳发展,民营经济也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正如丛亮指出,“只有这两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中国经济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只要这两部分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中国经济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