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智述交通 慧算未来

——对话CCF智能交通分会秘书长李浥东

来源: 新华网作者:时间:2023-10-26

第二十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3)将于2023年10月26日-2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期间将举办第一届智慧交通论坛——“智述交通,慧算未来: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探索交通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发展之路”。

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给中国交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数字交通建设重点在哪?交通与计算、智能融合研究的应用难点是什么?……围绕相关问题,CCF理事,CCF智能交通分会秘书长李浥东接受了新华网采访。

新华网 :您认为,推进数字交通建设的着力点在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交通智能化升级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数字交通建设重点在哪里?

数字交通是数字中国的一个部分,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是核心驱动力,建设的重点是深度赋能。

李浥东:数字交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或者说是数字经济建设的主流方向之一。各行各业向“数”发展的过程中,均需要有一个核心的驱动力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便逐渐显示其优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逐渐成为传统行业进行赋能的核心牵引力。智能交通领域也不例外。推进数字交通建设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增强交通安全、优化交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从建设重点来看,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针对交通领域的核心业务进行关键赋能,或者说叫深度赋能。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已形成良好态势并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更多科技力量、赋予更多能力,而不仅仅是提供表面上的简单服务。

新华网:针对不同领域所需的智能技术支撑是否有所不同?是否有其特定的智能发展侧重点?

针对不同交通领域,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测重点各不相同,但都致力于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李浥东:综合交通有五大基本形式,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以及管道系统。目前,新增了两种交通方式:慢行方式(如驾车和行人)和静态方式(如停车场)。实际上,物流和邮政也是大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考虑到不同的交通行业,它们的运营模式和职能侧重点各不相同,所以它们所采用的智能技术也有很大的区别。

对于铁路交通,利用智能技术有助于实现列车的精确控制和调度,从而提升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对于公路交通,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交通流,自动调整信号灯的灯光时序,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尽管计算机智能技术在不同的交通场景中有其针对性的发展焦点,但其根本目标是致力于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以减缓交通拥堵和延迟。

新华网:您认为在按下创新“升级健”的同时,交通与计算智能融合的难点是什么?

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

李浥东: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两个领域的深度整合。在交通领域,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不只是依赖一个简单的人工智能算法,还涉及到多个维度的考量。尤其在调度、管理、运维以及为旅客服务等方面。常规的计算或智能化方法不能被直接应用,而是需要根据各种场景下的具体交通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升级,甚至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因此,当我们面对交通与计算智能融合的问题时,更应该关注到底是让谁去懂谁,而不仅仅是聚焦技术创新和应用本身。

 新华网:智慧交通领域如何保护数据安全?

政策与技术缺一不可,政策需要明确责任主体,技术令其有信任的共享出数据。

李浥东:通常而言,数据涉及两个不同的维度:一个是管理层面,另一个则是技术层面。从管理角度,可能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以确定哪些数据是涉及智慧交通的企业应当也必须提供的。通过政策法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泄露。

从技术层面看,必须确保数据的保密性。首先是高度重视交通数据可以及时和准确的获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交通数据安全处理、应用和服务体系。该体系构成智慧交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智慧交通系统的基础与前置条件。再者,考虑到智能交通涉及数据的多样性、庞大性和高服务价值,需要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我们致力于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同时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更好推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目标。在数据流通的全过程中,政策与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新华网: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数智交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您认为从事智能交通领域工作的青年科技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产学研合作是必由之路,除了应具备的科研素质外,复合型人才一定要勇于突破自己。

李浥东:对于交叉学科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确实是必由之路。仅仅依赖实验室和产业界的支持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强化跨界思维培养、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从事智能交通领域的人才不仅需要拥有创新思维、跨领域的综合技能和科研实力,我个人认为,他们还应该拥有一种勇于突破自我限制的能力。作为复合型的人才就要求其具有更广泛的视野,他们必须突破自己专业领域的设限。此外,在交通领域,如果不亲自走到前线,单凭想象是无法满足一线需求的。所以我们也会要求青年科技人才深入一线进行观察,避免盲目地进行科学研究。

 新华网:您认为CNCC大会对推动计算与交通的融合发展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您对未来交通智能化发展期待或建议?

大会能够吸引更多的计算的领域的人思考交通的一些问题;未来发展还是要以人为本。

李浥东:对于计算和交通领域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CNCC(中国计算机大会)给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平台,将交通领域中的众多问题展现出来,让从事计算及计算机技术的专家看到交通的问题,并鼓励更多计算领域的专家去深入思考智慧交通发展的技术支持与融合挑战。

对于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我希望在交通智能化的进程中,能更多关注出行者的实际需求。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出行者的需求放在发展智能交通的首要位置,而不是以设备和管理建设为中心。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