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财经

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10-23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李宏伟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近日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发展有何整体评价?当前全球治理新格局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优势?对下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有什么建议?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开放室主任、研究员卢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谢兰兰,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张屹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孝松等。专家们表示,实践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顺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完善全球治理拓展新实践,为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

解决了“通”的问题

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

“这几组数据凸显了‘一带一路’的旺盛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谢兰兰称,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承担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对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的探索与实践,凝聚了推动世界共同繁荣进步的强大动能。

在谢兰兰看来,“一带一路”第一个十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解决了“通”的问题,夯实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根基和底盘,带动中国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规模加速扩大。

卢伟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共享发展机遇,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正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担当,也展示了东方文明古国的新全球观,向世界经济持续、均衡、繁荣增长注入了“中国动力”,为解决世界增长失策、发展失衡、治理失序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深化交流合作、民族融合发展、文明包容互鉴谱写了“中国乐章”。

“对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主要有两点深刻的感受。”张屹峰坦言,第一,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彰显了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大国担当和大国风范。第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主动顺应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转型发展的历史趋势,也在积极塑造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型方向与发展进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践,深刻影响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格局。而且,共建“一带一路”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对外影响力的深度和广度,助推中国与外部世界互动关系的转型。

“共建‘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抓重点问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投资发展,各国通力合作,所以在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王孝松分析称,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拓展全球治理新实践

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从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到区域互联互通“大动脉”蒙内铁路,从使老挝由“陆锁国”变“陆联国”的中老铁路,到实现东南亚“最快速度”的雅万高铁……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铺筑发展振兴路,促进增长、传播技术、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追求共同发展与繁荣,为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助力共建国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在全球治理新格局下,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理念和目标及其成功实践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张屹峰说,共建“一带一路”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集中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新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任务和困难具有切身体会,提出的方案和理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王孝松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国际交往的新理念新范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卢伟看来,在当前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全球合作提供范本,对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推动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融合发展的桥梁,为共建国家带来发展经济急需的生产要素,有利于推动便利、高效、繁荣的世界自由贸易网络的形成,也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势。

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

当前,全球性问题加剧,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形势下,应当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张屹峰认为,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中的风险与挑战,应该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自乱阵脚。首先,必须立足于推动中国国内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基础,而且是应对“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的战略路径。其次,必须发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共建“一带一路”必须坚持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行稳致远。而且,必须正确认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准确判断“一带一路”发展存在的风险,在克服挑战和化解风险的过程中变压力为动力。

张屹峰指出,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成就,也是在攻坚克难和披荆斩棘中取得的。从长远来说,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就存在于挑战和风险之中。中国要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拓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抓手,我们既要保持应对错综复杂外部环境的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又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找准战略支点和突破口,推动战略目标实现。”谢兰兰指出,化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重大内外部风险和挑战,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清醒认识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仍需不断夯基垒台、立梁架柱。要压茬推进,接力前行,认真总结前十年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五通+”为共建合作内容,面向未来不断吸收新时代的先进理论、实践、科技养分,拓展绿色、创新、健康、数字、减贫等领域合作,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要提倡共建国家共同创造。未来,应进一步提高共建国家的获得感和参与感,使所有共建国家意识到,“一带一路”的成功是共同创造的成果,任何一个参与方都不可或缺,只有有效发挥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实现共建国家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要在合作方向上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主次分明、有所侧重,又要见实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一个十年铺就了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在新的起点上需要根据国际大势进行战略校准和偏差纠正。及时调整重点合作方向和区域布局,采取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的原则和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发力重点领域。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引导各国投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开放度和包容性。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国际风云变幻中,既要做得多、做得好,也要做得巧,这要求我们练就有效引导国际舆论的能力。为此,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和智库集群,形成合力主动回应国际舆情热点。要注重与国外媒体深度合作,加强在西方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上的宣传力度,防范、化解、消除负面言论造成的误解与影响,为“一带一路”创造积极、良好、可控的国际舆论环境。

要把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没有完善的安全和风险防范体系,“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难谈行稳致远。必须摒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逻辑,将风险防范工作从注重事后补救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认真系统梳理相关重大风险类型和对应的风险点,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应对策略。在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捍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卢伟表示,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布局,并完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推动制定海外投资保险条例,加强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双边投资协定有效衔接,完善双边投资协定中的代位权条款。制定海外投资保险条例,拓宽海外投资承保范围,完善海外投资保险评估,强化代位求偿维权。同时,探索建立海外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