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离校未就业,求职难在哪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时间:2023-09-17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在千方百计促就业过程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情况引起多方关注。离校未就业群体今年是怎样的情况?怎样把脉青年心态、精准发力施策,让就业服务离校不离线?记者在北京地区深入调查,寻找答案。


今年,北京地区2023届高校毕业生约有28.5万人,同比增加1.7万人,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一些经营主体面对的困难较多。记者走访北京多场高校招聘会获悉,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还面临较大的求职就业压力。

离校未就业的学生,求职就业难在哪?面对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大学生有哪些想法?怎样更好解决缓就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内外因导致缓就业

青年群体就业是当前各方关注的重点。“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工作有序推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副处长赵秀涛介绍。

导致就业形势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22年下半年,正值2023届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受新冠疫情影响无法组织线下招聘会,毕业生实习、求职面试等都受到影响。”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副处长吴缨解释道。

复杂的就业形势、更多的不确定性、再创历史新高的就业人数……传递到高校毕业生面前便化成了无形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对于离校未就业的学生来说,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便是:找一份工作先干着,还是再继续等一等、看一看。

近年来,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逐年增加,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选择。记者调查发现导致高校毕业生缓就业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但主要还是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等方面影响。

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是高学历毕业生求职产生落差的一个原因。在今年7月初举行的一场北京地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题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付童生(化名)仔细研究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发现,现场提供的招聘岗位主要是针对软件专业的应聘者。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招聘企业当然希望能招聘更多‘即插即用’型人才。我自己也希望找一个专业对口、‘性价比高’的岗位,但供需之间存在矛盾。现在的情况是‘僧多粥少’,之前我网申的岗位大多石沉大海。”付童生说。

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也让一些青年就业群体选择了再观望一段时间。一些非985、211高校毕业生坦言,即便是脱产考研、考公,也面临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处境。求职者吕彬(化名)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找工作。虽然她不想从事自己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但是也没有想好应该干什么。“现在的岗位分类很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己正考虑选择门槛稍低的岗位。”她求职的底线是:要规范,有发展空间。

“将近一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企业眼里这段时间就是空窗期。很多时候企业看到这个情况,会问我这一年干了什么。”吕彬坦言,处在慢就业状态中能够让自己对行业有更多了解和认知,但这一状态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拖得越久,对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会造成内耗。

全国超过1100万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来说,要直面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并不容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毕业生显然还没有从校园生活中脱离出来,对于求职还是一种“懵懂”状态。

“毕业证还没拿到手,就要提前找工作吗?”一位首次参加线下招聘会的受访对象很认真地向记者表达自己的困惑。这位同学一直到5月底完成毕业论文后,才有精力投入到求职上。这看似有点哭笑不得的问题,却也反映了一些客观现实:或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参加线下招聘;或忙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错过了求职关键期;等等。各种原因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启动求职的时间延后。

开发岗位是关键

对于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眼下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找到能够匹配他们的工作岗位。抢抓毕业关键期,多措并举拓展就业岗位,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这离不开政府、高校、市场、学生个人等各方的密切合作。

“说一千道一万,开发岗位是关键。”赵秀涛表示,“今年以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国资委等部门挖掘就业岗位,确保公共部门岗位稳增不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就业、管属地必须管就业、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就业”原则,今年第一次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就业责任。平谷区拟向中关村平谷园管委、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区科信局等29家行业主管部门采集就业岗位4000个,目前已采集岗位3800多个,预计年底前将超额完成目标。

近日,北京市平谷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又在北京市率先出台区级落实文件,即《平谷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从发展青年创业服务平台、鼓励青年创业就业、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加大人才培养保障、稳定经营主体良性发展5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激发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活力。

北京市平谷区人社局副局长张冬梅介绍,“为提升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符合岗位需求的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针对性地为农业科技创新、智慧物流、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供岗前培训、紧缺工种培训,建设与平谷区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

北京市教委也主动与各省、市、区所属地级市组织、人社、国资部门对接开拓岗位,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数据显示,仅北京各高校举办的招聘会就达5600余场。

“今年,所有的校领导都认领了访企拓岗任务,‘一把手’全员动起来,带领毕业生走访重点企业、挖掘就业资源,让学校的人才培养更有靶向性,提升校企合作热度。”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晓杰说,截至今年7月,该校“百企千人·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累计走访208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千余个。暑假期间,该校还建立了中天钢铁、长城汽车、宝武集团等优质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开展暑期教学实践,加强对重点就业企业需求的引导力度。

除了主动走进重点企业上门推荐毕业生,北京各高校还通过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例如,北京建筑大学积极铺设“零距离”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保证每月举办大型综合双选会、每半月校院联合举办中型专业类双选会、每周举办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搭建广阔平台。

还有一些柔性政策,也在润物细无声地为青年群体就业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出台《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若干措施》《关于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的通知》等政策。目前,北京市有面向毕业生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帮助他们减轻求职负担,鼓励他们积极就业;有面向企业的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即将出台一次性扩岗补助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通过减轻用工成本,鼓励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

北京富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艳华表示,这几年公司享受到的吸纳就业等补贴在110万元左右,充分享受到市区两级的优惠政策,这为企业拓展毕业生引进渠道、创新毕业生引进方式、招聘更优秀人才提供支持。

“这几年我们引进了非京籍毕业生12人,他们成长得很快,担任公司研发设计师、机械设计师、工艺工程师等重要岗位,成为研发中心的骨干。我们将更注重毕业生素质能力的提升,为引进毕业生提供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培养、帮助毕业生,使其尽快转变角色、融入社会群体。”王艳华说。

合力拓宽就业渠道

北京某高校2022届研究生陈佳兴因为抓住了机会,与慢就业擦肩而过。受益于北京“三支一扶”政策,去年,陈佳兴选择成为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的乡村振兴协理员。工作内容是协助配合镇内北台头村、和平街村两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一年来,他先后参与北台头博士农场的建设与发展、创建平谷镇科技小院、探索农业研学等工作,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

在创建博士农场前,北台头村200亩土地仅通过低廉的土地租赁费收益15万元。博士农场创建后,一年的农场运营和两茬的玉米产品销售,让收益从15万元提高到了90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在陈佳兴的帮助下,当地村民更加重视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并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兴营销方式扩宽销售渠道。

“参加工作前,我从没想到自己的专业有着如此匹配的应用场景。很庆幸有这样的工作机遇,让我有机会运用自身所学投身家乡的乡村振兴实践。将来,我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持续深耕,把敢闯敢试的青春优势转化成服务家乡乡村振兴的扎实实践。”陈佳兴说。

“结构性矛盾是一个老问题,客观来看是供需匹配问题,主观来看就是学科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匹配问题。”赵秀涛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人社部门提前把服务延伸到学校,把就业指导服务前移到学校,并组织有经验的人力资源机构人员和职业指导师帮助同学们了解市场、了解需求。考虑到部分专业生源较多,政府部门组织区域企业针对性开发岗位,以增加人岗匹配度。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冀同学们合理制定职业规划,及时调整求职意向。

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2019年起,北京市人社局会同组织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启动乡村振兴协理员招聘工作。4年来,已有1500余名有志青年充实到首都基层一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接诉即办、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中,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今年,北京已面向京籍高校毕业生群体招聘494名乡村振兴协理员。

采访中,还有很多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毕业生表达出迷茫与困惑之意,十分慎重考虑每一份工作的试错成本和发展前景。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提供一对一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

赵秀涛表示,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实名服务,根据毕业生专业特点和就业意愿进行“一对一”岗位推荐和指导,确保毕业生应就业尽就业。对于困难家庭毕业生,做细做实“1131”(提供1次职业指导,推荐至少1个见习岗位,推荐至少3个就业岗位,推荐至少1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帮扶措施,确保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帮扶。

“我们在做的一项核心工作就是微网格服务。每个村镇都有10名到20名网格员,他们要精准对接到每个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我们建立了非常详细的网格数据化基础台账。”北京市平谷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韩小巍表示,针对不同类型的离校未就业青年群体,就业帮扶举措也不尽相同。

比如,对待求职受挫者,重点是加强就业关怀与就业能力提升,不断鼓励他们调整求职状态、敢于直面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尽早成功就业。对于还在观望的求职者,重点是加强就业思想观念教育,引导他们审视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摆正就业心态,尽早敲定就业目标。对于因家庭经济困难、社交困难等综合叠加原因导致的就业难群体,重点加强就业政策帮扶与多元支持保障,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全心全意做好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帮扶工作。

韩秉志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