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9-17
江苏省盐城市厚植生态家底、做强绿色产业,为全球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盐城样本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田新元
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共同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于2023年9月25日至27日在盐城举行。会议以“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将分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探索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昔日,盐城是富甲一方的东方盐都。如今,盐城以国际湿地之都,仙鹤神鹿而闻名。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生态城市,盐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家底、做强绿色产业,绘就滨海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为全球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盐城样本。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
近日,位于江苏盐城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核心区条子泥湿地,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这里监测到小青脚鹬1560只,这是目前为止全球记录到小青脚鹬的最高种群数量……
小青脚鹬是世界最濒危的鸻鹬类候鸟之一,数量稀少,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小青脚鹬青睐这片湿地,世界上仅存500多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近一半在条子泥湿地觅食、换羽,每年留连在此长达3个月。
在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昔日漂洋过海、重返故里的39头麋鹿,壮大为黄海之滨一支庞大的麋鹿种群。经多年保护和野放实践,保护区已经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世界面积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其在麋鹿群体健康崛起方面的成功实践,被列入人类拯救濒危物种的经典范例之一。
珍稀、濒危物种纷纷落户盐城,是盐城多年来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的最好证明。
盐城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坐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已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是盐城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所在。保护生态,守护绿色,盐城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探索。
2020年春节前,沿海经济区的工作人员发现,高潮位时,在滩涂上觅食的候鸟就要到大堤内侧寻找落脚栖息之地。通过与承包鱼塘的渔民协商,从一线海堤内的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投入百万元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成功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720”。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COP15)非政府组织论坛上,发布了“生物多样性100+案例”,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全球特别推荐案例。“条子泥720”是该方案的重点。
国家林草局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表示,盐城“条子泥720”是国内设立的首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具有重要价值和标杆意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向全球展示中国智慧。
示范绿色低碳发展
前不久,在第十一个“全国低碳日”期间,盐城宣布全面启动低(零)碳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力争建成3~5个低(零)碳园区。到2030年,全市高标准建设低(零)碳园区实现县域全覆盖,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力争达到90%。
今年是盐城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去年底,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按照计划,盐城将力争到2025年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初步展现现实模样,到2030年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城市。
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一批引领性项目落户,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天合光能10GW高效光伏电池等绿色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创新性成果涌现,盐城市企业参与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落地转化,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科创载体全部建成。一批标志性品牌创塑,成功入选江苏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是苏中苏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
今年6月份,由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导实施的20万吨/年碳捕集与循环利用项目,在河北一家公司投产运行,并顺利产出合格二氧化碳产品气。这是全国首个低能耗碳捕集技术示范应用工程,生产运行期间,系统向厂区备用站输送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气,使该公司二氧化碳外购量由220吨/天降低为40吨/天,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产业和生态双赢。
盐城积极探索黄海湿地生态银行试点工作,推动湿地修复资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2022年8月,江苏省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在盐城成功落地,这是全国首单基于自然的鸟类友好型生态修复蓝色碳汇金融创新实践。
盐城环保科技率先在国内建成低碳体验区,设立国内较早参与区域碳市场交易的地方平台,拥有行业级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联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共同组建了盐城黄海碳中和产业创新中心,针对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加速“双碳”人才培养,孵化更多优质项目。
盐城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盐城将锚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总要求,精心打好“组合拳”,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力做强“产业链”,构筑融合集群产业高地,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生态颜值变高价值
盐城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
位于东台市的黄海森林公园始建于1965年,曾经是“大雨一下水汪汪,太阳一照银光光”的沿海荒滩,在一代又一代林业工人的艰苦努力下,现在变成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罕见的未被污染的海滨胜地。
黄海森林公园由过去的“卖树”转向“卖生态、卖风景”,通过生态资源与特色文化、亲子旅游、休闲康养相结合,组织开展“森林生活节”“森林瑜伽节”“奇遇亲子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会客厅”,融“海、林、鸟、河、滩”于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黄海森林公园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位于大丰麋鹿保护区的中华麋鹿园占地面积7000多亩,是以“湿地生态、麋鹿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爱国游、科普游、文化游、生态游、研学游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游客。
盐城市以两个国家级保护区和条子泥等区域为重点,加快建设“探秘自然遗产、戏水湖荡湿地”等五条文旅产业带,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依托田园风光,扎实推进城郊都市休闲圈和里下河水乡风光带、沿海滩涂风光带、古黄河生态风光带等美景建设。依托长三角高端化康养市场,加快长三角康养基地、大纵湖疗休养基地、大洋湾康养基地等建设,创建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不仅风景可以变“钱景”,海边畅通无阻的“风”也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价值。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截至2022年底,盐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1/5、全球1/10,新能源发电量占当地全社会用电量的59%,新能源产业突破1500亿元,“风光气”等绿色能源发展已成规模。
盐城市发展改革委新能源处负责人表示,盐城市构建了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在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近海、远海两个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和千亿级海上风电运维基地。未来,盐城将以“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持续做强风电、光伏两大地标产业,聚力布局氢能、储能两大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新能源产业城市名片。
东风海上来,奋进正当时。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是盐城历史上承办等级最高的会议,也是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机遇。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盐城市的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将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